解释成语“耳闻眼睹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闻眼睹: 拼音:ěr wén yǎn dǔ成语简拼:ewyd发音:(\"xxzl.com.4080006461689\"); 成语繁体:耳聞眼覩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闻目睹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亲眼所见 成语解释: 闻: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 成语出处: 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楔子:“老夫耳闻眼睹,非止一端,因而忧闷成

解释成语“目睹耳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目睹耳闻: 拼音:mù dǔ ěr wén成语简拼:mdew发音:(\"xxzl.com.4071953274260\"); 成语繁体:目覩耳聞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闻目睹反义词:道听途说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亲眼所见 成语解释: 睹:看见;闻:听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。 成语出处: 《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

解释成语“面红耳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面红耳赤: 拼音:miàn hóng ěr chì成语简拼:mhec注音:ㄇㄧㄢˋ ㄏㄨㄥˊ ㄦˇ ㄔㄧˋ发音:(\"xxzl.com.4071909452438\"); 成语繁体:靣紅耳赤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羞愧满面反义词:面不改色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;形容羞愧的样子 成语解释: 脸和耳朵都红了。形容因羞愧、窘迫、激动

解释成语“耳染目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染目濡: 拼音:ěr rǎn mù rǔ成语简拼:ermr注音:ㄦˇ ㄖㄢˇ ㄇㄨˋ ㄖㄨ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006501690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耳濡目染、耳濡目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成语解释: 染:沾染;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目染耳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目染耳濡: 拼音:mù rǎn ěr rú成语简拼:mrer注音:ㄇㄨˋ ㄖㄢˇ ㄦˇ ㄖㄨˊ发音:(\"xxzl.com.40722481636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目擩耳染、耳濡目染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宾语;指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解释: 见“目擩耳染”。 成语出处: 《太平天国·钦定士阶条例》:“至于诵习书史,博览篇章,目

解释成语“耳濡目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濡目染: 拼音:ěr rú mù rǎn成语简拼:ermr注音: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ㄖㄢˇ发音:(\"xxzl.com.4071925423142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闻目睹、耳熟能详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成语解释: 濡:音如;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;眼睛经常看到;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
解释成语“裒如充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裒如充耳: 拼音:yòu rú chōng ěr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褎如充耳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成语解释: 衣着华丽,塞耳不闻。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成语出处: 清·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》:“向者累请于公城守,裒如充耳。今欲为于国亡势去之余,亦已知其难矣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裒” 的基本字义: 聚集:~集。~辑。~敛。 减少:~多益寡

解释成语“惊耳骇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惊耳骇目: 拼音:jīng ěr hài mù成语简拼:jehm注音:ㄐㄧㄥ ㄦˇ ㄏㄞˋ ㄇㄨˋ发音:(\"xxzl.com.4072037225714\"); 成语繁体:驚耳駭目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惊见骇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。 成语出处: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幽明录》:“须臾,云晦

解释成语“耳鬓斯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鬓斯磨: 拼音:ěr bìn sī mó成语简拼:ebsm发音:(\"xxzl.com.4080138042325\"); 成语繁体:耳鬢斯磨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耳鬓厮磨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多指小儿女 成语解释: 鬓: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;厮:互相。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(多指小儿女)。 成语出处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9回:“宝玉思及当时姊妹

解释成语“袖手充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袖手充耳: 拼音:xiù shǒu chōng ěr注音:ㄒㄧㄨˋ ㄕㄡˇ ㄔㄨㄙ ㄦˇ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袖手旁观、充耳不闻、漠然置之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袖手:藏手于袖中;充耳:塞住耳朵。指不闻不问,漠然置之 成语出处: 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江上议款》:“既不能誓师讨贼,视其力之所能为,则当袖手充耳,姑听

解释成语“搔头抓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搔头抓耳: 拼音:sāo tóu zhuā ěr成语简拼:stze发音:(\"xxzl.com.407182140676\"); 成语繁体:搔頭抓耳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抓耳挠腮、搔头摸耳反义词:静若处子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抓抓头皮;摸摸耳朵。形容焦急的神态。 成语出处: 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2回:“

解释成语“禾生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禾生耳: 拼音:hé shēng ěr注音:ㄏㄜˊ ㄕㄥ ㄦˇ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禾头生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耳:耳状物。禾头长出牙蘖,庄稼就报废。灾年的象征 成语出处: 南唐·李建勋《闲出书怀》:“溪田雨涨禾生耳,原野莺啼黍熟时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禾” 的基本字义: 谷类植物的统称:~苗。~本科(单子叶植物的一科)。

解释成语“接耳交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接耳交头: 拼音:jiē ěr jiāo tóu成语繁体:接耳交頭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交头接耳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两人凑近低语 成语解释: 接耳:嘴凑近耳朵;交头:头靠着头。形容靠得很近,低声交谈 成语出处: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便是那些服侍的,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,颂扬赞赏。” 成语例子: 他们在接耳交头

解释成语“墙风壁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墙风壁耳: 拼音:qiáng fēng bì ěr注音:ㄑㄧㄤˊ ㄈㄥ ㄅㄧˋ ㄦˇ成语繁体:墙風壁耳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隔墙有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秘密等 成语解释: 墙透风,壁有耳。比喻秘密容易泄露 成语出处: 清·华伟生《开国奇冤·逮捕》:“你想墙风壁耳,万一传了出去,说我窝藏徐锡麟的党羽,叫我如何吃得罪起?” 成语分

解释成语“耳目股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目股肱: 拼音:ěr mù gǔ gōng成语简拼:emgg发音:(\"xxzl.com.4080138152328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股肱耳目、得力干将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助手与亲信 成语解释: 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起到耳朵、眼睛、手臂的作用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。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。 成语出处: 唐·吴兢《贞观

解释成语“酒酣耳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酒酣耳热: 拼音:jiǔ hān ěr rè成语简拼:jher注音:ㄐㄧㄨˇ ㄏㄢ ㄦˇ ㄖㄜˋ发音:(\"xxzl.com.4071912072550\"); 成语繁体:酒酣耳熱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狂喝豪饮、酒后耳热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 成语解释: 酣:酒喝得痛快。酒喝得正痛快;耳朵发热。形容酒兴正浓。 成语出处: 三国

解释成语“垂耳下首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垂耳下首: 拼音:chuí ěr xià shǒu成语简拼:cexs注音:ㄔㄨㄟˊ ㄦˇ ㄒㄧㄚˋ ㄕㄡˇ发音:(\"xxzl.com.4072000404561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俯首帖耳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驯服 成语解释: 犹俯首帖耳,形容驯服听命。 成语出处: 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故虽驱而用之,而垂耳下首,

解释成语“垂首帖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垂首帖耳: 拼音:chuí shǒu tiē ěr注音:ㄔㄨㄟˊ ㄕㄡˇ ㄊㄧㄝ ㄦˇ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俯首帖耳反义词:刚正不阿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驯服恭顺 成语解释: 垂:低下;帖:同“贴”,顺从,服帖。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: 元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第15卷:“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,垂首帖耳,摇尾乞怜,惟恐人不我

解释成语“目击耳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目击耳闻: 拼音:mù jī ěr wén成语简拼:mjew注音:ㄇㄨˋ ㄐㄧ ㄦˇ ㄨㄣˊ发音:(\"xxzl.com.4071949324127\"); 成语繁体:目撃耳聞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目见耳闻、耳闻目睹反义词:道听途说 成语用法: 作定语;指亲自见闻 成语解释: 亲眼看到,亲耳听到。 成语出处: 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

解释成语“耳不旁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不旁听: 拼音:ěr bù páng tīng成语简拼:ebpt发音:(\"xxzl.com.4080414277782\"); 成语繁体:耳不旁聽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目不斜视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专心 成语解释: 两耳不往旁边听。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成语出处: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8回:“因见他姐妹们说笑,便自己走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