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安内攘外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5热度
- 0评论


安内攘外:
拼音:ān nèi rǎng wài
成语简拼:anrw
注音:ㄢ ㄣㄟˋ ㄖㄤˇ ㄨㄞˋ
发音:("xxzl.com.4071936313566");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抽薪止沸
成语用法: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从事物内部入手解决问题
成语解释:
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
成语出处:
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成语例子:
安内攘外之大经,富国强兵之远略。(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)
英语翻译:to maintain internal security and repel foreign invasion
成语分字解释:
“安” 的基本字义:
平静,稳定:~定。~心。~宁。~稳。~闲。~身立命。~邦定国。 使平静,使安定(多指心情):~民。~慰。~抚。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:心~。~之若素(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,毫不在意
含有
“安” 的成语:
坐立不安
坐卧不安
竹报平安
一路平安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
安危相易
安如盘石
鸡犬不安
袁安高卧
安若泰山
人不自安
上下相安
众心不安
各安本业
步履安详
寝馈不安
闾阎安堵
吕安题凤
安身为乐
计将安出
“内” 的基本字义:
里面,与外相对:~部。~外。~定。~地。~阁。~行(háng )。~涵。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:~人。~亲。~弟。 亲近:~君子而外小人。
含有
“内” 的成语:
外亲内疏
外愚内智
内紧外松
外柔内刚
外宽内深
外感内伤
外方内圆
内柔外刚
反听内视
直内方外
外圆内方
色厉内荏
内忧外患
安内攘外
内查外调
彻内彻外
返观内视
返观内照
返视内照
内峻外和
“攘” 的基本字义:
侵夺,偷窃:~羊(指暴露亲人的过失,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中的“耳父~~,而子证之”)。~夺。~窃。~善(掠人之美)。 推,排斥:~斥。~除。~夷(抵御外国侵略)。 烦乱:~~(纷乱)。扰~。 捋:~袂。~
含有
“攘” 的成语:
熙熙攘攘
熙来攘往
安内攘外
貊乡鼠攘
内修外攘
攘权夺利
攘攘熙熙
奋袂攘襟
攘袂切齿
纷纷攘攘
攘来熙往
七捞八攘
攘袂引领
攘外安内
攘往熙来
心劳意攘
揎腕攘臂
争权攘利
伐善攘羭
尊王攘夷
“外” 的基本字义:
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:~边。~因。里应(yìng )~合。~行(háng )。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~国。~路(同“外地”)。~族。~省。~星人。 指“外国”:~域。~宾。~商。 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:~
含有
“外” 的成语:
暴内陵外
闳中肆外
内圣外王
弸中彪外
攘外安内
外宽内忌
外强中瘠
外巧内嫉
邪魔外祟
左建外易
秀外惠中
中通外直
虚名在外
肥水不落外人田
丑事外扬
内外勾结
中外驰名
意在言外
意出望外
天外有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