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耳视目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视目食: 拼音:ěr shì mù shí成语简拼:esms发音:(\"xxzl.com.4072009224904\"); 成语繁体:耳視目食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目食耳视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用耳朵看,用眼睛吃。比喻颠倒错乱。 成语出处: 宋 司马光《迂书 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” 成语分

解释成语“庸耳俗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庸耳俗目: 拼音:yōng ěr sú mù成语简拼:yesm注音:ㄩㄥ ㄦˇ ㄙㄨˊ ㄇㄨˋ发音:(\"xxzl.com.407231744695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指学识浅薄的人。 成语出处: 清·朱仕琇《与林穆庵书》:“此数人知之,遂足为名一世,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!” 成语

解释成语“公耳忘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公耳忘私: 拼音:gōng ěr wàng sī成语简拼:gews注音:ㄍㄨㄙ ㄦˇ ㄨㄤˋ ㄙㄧ发音:(\"xxzl.com.40806365413786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公尔忘私、公而忘私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一心为公 成语解释: 见“公尔忘私”。 成语出处: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

解释成语“禾头生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禾头生耳: 拼音:hé tóu shēng ěr注音:ㄏㄜˊ ㄊㄡˊ ㄕㄥ ㄦˇ成语繁体:禾頭生耳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禾生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耳:耳状物。禾头长出牙蘖,庄稼就报废。灾年的象征 成语出处: 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春雨甲子,赤地千里;夏雨甲子,乘舟入市;秋雨甲子,禾头生耳。” 成语例子:

解释成语“耳鬓撕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鬓撕磨: 拼音:ěr bìn sī mó成语简拼:ebsm发音:(\"xxzl.com.4080434398637\"); 成语繁体:耳鬢撕磨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耳鬓厮磨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男女相恋 成语解释: 鬓: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;撕:同“厮”,互相。形容亲密相处。 成语出处: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顺手拉了彩云的手,耳鬓撕磨的

解释成语“蚊虻过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蚊虻过耳: 拼音:wén méng guò ěr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蚊虻:吸血的昆虫。比喻倏然已过,不足挂怀 成语出处: 宋·张孝祥《醉蓬莱·为老人寿》词:“世故纷纭,但蚊虻过耳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蚊” 的基本字义: 昆虫,种类很多。雄的吸植物的汁液,雌的吸人畜的血液,有的传染疾病。幼虫称“孑孓”:~子。~

解释成语“想当然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想当然耳: 拼音:xiǎng dāng rán ěr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想当然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凭主观推断 成语解释: 耳:而已,罢了。凭主观推断,应该是这样 成语出处: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以今度之,想当然耳。” 成语例子: 张爱玲《羊毛出在羊身上——谈》:“任意割裂原文,予以牵强的曲解与‘想当然耳’。”成

解释成语“目达耳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目达耳通: 拼音:mù dá ěr tōng成语简拼:mdet注音:ㄇㄨˋ ㄉㄚˊ ㄦˇ ㄊㄨㄙ发音:(\"xxzl.com.4072057206258\"); 成语繁体:目達耳通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聪目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聪明 成语解释: 形容感觉灵敏,非常聪明。 成语出处: 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策考》:“噽为人览闻辩

解释成语“目见耳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目见耳闻: 拼音:mù jiàn ěr wén成语简拼:mjew注音:ㄇㄨˋ ㄐㄧㄢˋ ㄦˇ ㄨㄣˊ发音:(\"xxzl.com.4072058036269\"); 成语繁体:目見耳聞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目击耳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亲自见闻 成语解释: 亲眼看见,亲耳听到。 成语出处: 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

解释成语“稗耳贩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稗耳贩目: 拼音:bài ěr fàn mù注音:ㄅㄞˋ ㄦˇ ㄈㄢˋ ㄇㄨˋ成语繁体:粺耳販目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商贩等 成语解释: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 成语出处: 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北朝经学》:“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,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稗” 的基本字义: 一年生草本植物,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,形状像

解释成语“危言逆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危言逆耳: 拼音:wēi yán nì ěr成语简拼:wyne注音:ㄨㄟ ㄧㄢˊ ㄋㄧˋ ㄦ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411197553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忠言逆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。 成语出处: 明·李东阳《太白行》:“龙攀凤附不自由,何乃弃君来事仇。危言逆耳

解释成语“黄耳传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黄耳传书: 拼音:huáng ěr chuán shū成语简拼:hecs发音:(\"xxzl.com.4080425188010\"); 成语繁体:黄耳傳書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黄耳寄书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传递家信 成语解释: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成语出处: 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俊犬,名曰黄耳,甚爱之。既

解释成语“口耳之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口耳之学: 拼音:kǒu ěr zhī xué成语简拼:kezx注音:ㄎㄡˇ ㄦˇ ㄓㄧ ㄒㄩㄝ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6303713363\"); 成语繁体:口耳之壆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,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成语解释: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 成语出处: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小

解释成语“耳闻目览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闻目览: 拼音:ěr wén mù lǎn成语简拼:ewml注音:ㄦˇ ㄨㄣˊ ㄇㄨˋ ㄌㄢ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005591681\"); 成语繁体:耳聞目覽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闻目见、耳闻目击、耳闻目睹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所见所闻 成语解释: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成语出处: 唐 孙揆《灵应传》:“宝及晡

解释成语“面命耳提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面命耳提: 拼音:miàn mìng ěr tí成语简拼:mmet注音:ㄇㄧㄢˋ ㄇㄧㄥˋ ㄦˇ ㄊㄧ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158542881\"); 成语繁体:靣命耳提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提面命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成语解释: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,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。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言提其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言提其耳: 拼音:yán tí qí ěr成语简拼:ytqe注音:ㄧㄢˊ ㄊㄧˊ ㄑㄧˊ ㄦ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7202115511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揪着他耳朵。谓恳切地教诲。言,助词。 成语出处: 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郑玄笺:“我非但对面语之,亲提其耳。此言以

解释成语“耳不离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不离腮: 拼音:ěr bù lí sāi成语简拼:ebls注音:ㄦˇ ㄅㄨˋ ㄌㄧˊ ㄙㄞ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0446182\"); 成语繁体:耳不離顋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亲密无间、唇齿相依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、亲密 成语出处: 李文元《婚事》:“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,影

解释成语“耳目众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目众多: 拼音:ěr mù zhòng duō成语简拼:emzd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6466571\"); 成语繁体:耳目衆多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成语解释: 耳目: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。周围注意的人很多。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。 成语出处: 清 石昆玉《三侠五义》第十六回:“只是目

解释成语“疾雷不及掩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疾雷不及掩耳: 拼音: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成语简拼:jlbe注音:ㄐㄧˊ ㄌㄟˊ ㄅㄨˋ ㄐㄧˊ ㄧㄢˇ ㄦ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446188900\"); 成语繁体:疾靁不及掩耳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迅雷不及掩耳 成语用法: 复句式;作定语、分句;比喻事情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解释: 突然响起雷声

解释成语“耳濡目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濡目击: 拼音:ěr rǔ mù jī成语简拼:ermj注音: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ㄐㄧ发音:(\"xxzl.com.4080007001694\"); 成语繁体:耳濡目撃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濡目染、耳染目濡、耳习目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成语解释: 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