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疾雷不及掩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疾雷不及掩耳:

拼音: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
成语简拼:jlbe
注音:ㄐㄧˊ ㄌㄟˊ ㄅㄨˋ ㄐㄧˊ ㄧㄢˇ ㄦˇ
发音:("xxzl.com.4080446188900");
成语繁体:疾靁不及掩耳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迅雷不及掩耳

成语用法:

复句式;作定语、分句;比喻事情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

成语解释:

突然响起雷声,使人来不及掩耳。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

成语出处:

《六韬 军势》:“善者从而不择,巧者一决而不犹豫,故疾雷不及掩耳,卒电不及瞬目。”

成语例子:

他们或者未必起身,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,拿了就走,必不使一名漏网。(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七回)
成语故事:
东汉末年,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,把马超打败。马超要求割地求和,曹操不答应,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,表面答应议和,暗中养精蓄锐,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,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
英语翻译:with a rettle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疾” 的基本字义:

病,身体不舒适:~病。目~。残~。讳~忌医。 一般的痛苦:~苦。 疼痛:~首蹙额。 恨:~恶如仇。 古同嫉,妒忌。 弊病,缺点:“寡人有~”。 快,迅速:~步。~走。~进。~驰。~足先得。
含有

“疾” 的成语:

疾恶好善
眼疾手快
疾风骤雨
疾风暴雨
沉疴宿疾
痛心疾首
深恶痛疾
手疾眼快
疚心疾首
疾言厉色
讳疾忌医
不疾不徐
不徐不疾
出丑扬疾
悼心疾首
愤时疾俗
愤世疾俗
愤世疾邪
高才疾足
攻疾防患

“雷” 的基本字义:

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,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:~电。~鸣。~动。~雨。~霆。~厉风行。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:地~。鱼~。布~。扫~。~管。 〔~池〕古水名,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。现用于成语“不
含有

“雷” 的成语:

雷大雨小
天打雷劈
雷厉风行
电闪雷鸣
风行雷厉
鬼工雷斧
轰雷掣电
雷嗔电怒
雷动风行
雷惊电绕
雷厉风飞
驱雷策电
驱雷掣电
迅雷风烈
风雷火炮
风雷之变
疾雷不暇掩耳
天打雷击
雷轰电掣
布鼓雷门

“不” 的基本字义:

副词。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 单用,做否定性
含有

“不” 的成语:

放纵不拘
梗顽不化
狗彘不如
桀骜不恭
救过不暇
滔滔不竭
磊浪不羁
磊落不凡
没世不渝
忍俊不住
日出不穷
食生不化
誓死不贰
誓死不渝
守节不移
守正不回
水泄不漏
水楔不通
水泄不透
信守不渝

“及” 的基本字义:

从后头跟上:来得~。赶不~。 达到:~格。~第(古代科举考试中选,特指考取进士)。普~。过犹不~。 趁着,乘:~时。~早。~锋而试。 连词,和,跟:阳光、空气~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。以~。
含有

“及” 的成语:

可望不可及
由此及彼
急不及待
猝不及防
及笄年华
及第成名
耳濡目及
及时应令
屦及剑及
剑及屦及
剑及履及
利时及物
言不及私
力不能及
管见所及
殃及池鱼
迅雷不及掩耳
言不及义
祸及池鱼
鸡不及凤

“掩” 的基本字义:

遮蔽,遮盖:~护。~体。~饰。~映。~盖。~蔽。~埋。~人耳目。瑕不~瑜。藏瑕~疵。 关,合:~闭。~门。~卷。 门、窗、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:~了手。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:~杀。~击。~袭。
含有

“掩” 的成语:

遮遮掩掩
饰非掩过
东掩西遮
漫天掩地
饰垢掩疵
掩恶扬美
掩恶扬善
掩过饰非
掩过扬善
掩旗息鼓
掩瑕藏疾
遮前掩后
盗铃掩耳
疾雷不暇掩耳
饰非掩丑
花遮柳掩
抉瑕掩瑜
掩骼埋窆
掩骼埋胔
掩罪饰非

“耳” 的基本字义:

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(通称“耳朵”):~背(bèi)。~垂。~鬓厮磨(mó)。~穴。~聪目明。~濡目染。 像耳朵的东西:木~。银~。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:~房。鼎~。 听说:~闻。~软。~顺(指年至六
含有

“耳” 的成语:

许由洗耳
耳闻不如眼见
耳不忍闻
耳不离腮
轰雷贯耳
耳目众多
忠言逆耳
迅雷不及掩耳
言犹在耳
六耳不同谋
东风过耳
风吹马耳
口耳相承
飘风过耳
危言逆耳
捷雷不及掩耳
墙有耳
耳鬓相磨
耳不旁听
双豆塞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