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旌旗蔽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旌旗蔽天:

拼音:jīng qí bì tiān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旌旗蔽空、旌旗蔽日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

成语解释:

旌旗:旗帜;蔽:遮蔽。旌旗繁多遮蔽天空。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

成语出处:

宋·周密《武林旧事·御教》:“戈甲耀日,旌旗蔽天,连亘二十余里,粲如锦绣。”

成语例子:

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52回:“自率各军环城,旌旗蔽天。”
英语翻译:The gay banners shut out the sun.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旌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。又指普通的旗子:~旗。~铭(旧时丧礼,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)。 表扬:~表。
含有

“旌” 的成语:

旌善惩恶
心旌摇摇
旌旗蔽天
旌旗蔽空
旌旗蔽日
心如悬旌
旌旗卷舒
心旌摇曳
悬旌万里

“旗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布、纸、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,多是长方形或方形:~子。~帜。~号。~舰。~手。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汉军八旗),特指属于满族的:~人(满族人)。~籍。~
含有

“旗” 的成语:

斩将搴旗
偃旗息鼓
摇旗呐喊
辙乱旗靡
扯鼓夺旗
掩旗息鼓
卷旗息鼓
斩将夺旗
搴旗虏将
旗开取胜
旗开马到
黄旗紫盖
搴旗斩将
星旗电戟
鼓馁旗靡
旗布星峙
旗靡辙乱
搴旗取将
偃旗仆鼓
偃旗卧鼓

“蔽” 的基本字义:

遮,挡:~野。遮~。掩~。 隐藏:~匿。隐~。 欺骗,隐瞒:蒙~。~美扬恶。 概括:一言以~之。
含有

“蔽” 的成语:

殷天蔽日
蔽聪塞明
才蔽识浅
漫天蔽野
遮空蔽日
遮天蔽日
蔽日遮天
发蒙启蔽
蔽明塞聪
蔽日干云
干云蔽日
干霄蔽日
御下蔽上
蔽美扬恶
衣不蔽体
浓荫蔽日
一言蔽之
浓荫蔽天
浓翠蔽日
旌旗蔽天

“天” 的基本字义:

在地面以上的高空:~空。~际。~罡(北斗星)。~渊(上天和深渊,喻差别大)。~马行空(喻气势豪放,不受拘束)。 在上面:~头(书页上面的空白)。 气候:~气。~冷。 季节,时节:冬~。 日,一昼夜,或专指
含有

“天” 的成语:

天夺之魄
天末凉风
湛湛青天
指天射鱼
浑然天成
混然天成
天宝当年
杞天之虑
天道宁论
天夺之年
天假之年
天人之际
天之戮民
天之僇民
云净天空
云天高谊
壶中天地
众口熏天
一念通天
中天婺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