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发蒙振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发蒙振落:

拼音:fā méng zhèn luò
成语简拼:fmzl
注音:ㄈㄚ ㄇㄥ ㄓㄣˋ ㄌㄨㄛ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138372337");
成语繁体:發蒙振落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轻而易举

成语用法:

联合式;作谓语;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

成语解释:

蒙:遮盖,指物品上的罩物;振:摇动。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,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。

成语出处:
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汲郑列传》:“好直谏,守节死义,难惑以非。至如说丞相弘,如发蒙振落耳。”

成语例子:

若一切许其登录,锐意奖进,则去此如发蒙振落,如是而王道荡平,大圜停水之中,无少有坎窞矣。(章炳麟《代议然否论》)
成语故事:
西汉时,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,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。他不考虑个人安危,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。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,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,予以禁止,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,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,达到政治上的统一。这就是所谓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后来,武帝采纳这个建议,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。  汲黯觉得武帝这种表示是言不由衷的。有一次,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:“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,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。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、虞舜的样子呢?”武帝听了无言以答,非常难堪地离去。  有人对汲黯说,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,迟早会出事的,汲黯不以为然地说:“皇帝设置百官,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活,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污泥里去吗?”不久,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。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,怕的倒是汲黯。为此,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。他说,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,能为节义而死,很难迷惑他。至于丞相公孙弘,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,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。
英语翻译:as easy as ABC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发” 的基本字义:

交付,送出:分~。~放。~行(批发)。 放,射:~射。百~百中。焕~。 表达,阐述:~表。~凡(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)。阐~。 散开,分散:~散。 开展,张大,扩大:~展。~扬。 打开,揭露:~现。
含有

“发” 的成语:

心花怒发
毛发悚立
毛发森竖
毛发尽竖
毛发皆竖
矢无虚发
兴致勃发
声泪俱发
祸发萧墙
毫发无遗
箭无虚发
发言盈庭
发引千钧
洪炉燎发
间不容发
生发未燥
云程发轫
敛发谨饬
衅发萧墙
壮发冲冠

“蒙” 的基本字义:

欺骗:~骗。~哄。~事。欺上~下。 昏迷,眼发黑:~头转向。 胡乱猜测:瞎~。
含有

“蒙” 的成语:

连蒙带骗
蒙昧无知
蒙头转向
发蒙解惑
负任蒙劳
发蒙解缚
发蒙振槁
发蒙启滞
发蒙启蔽
衔恨蒙枉
发蒙振聩
发蒙振落
蒙袂辑屦
铺眉蒙眼
被泽蒙庥
狐裘蒙戎
狐裘蒙茸
旷若发蒙
被苫蒙荆
被灾蒙祸

“振” 的基本字义:

搬动,挥动:~动。~荡。~幅。~臂。~聋发聩(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)。 奋起,兴起:~奋。~作。~兴(xīng )。~~有辞。 古同赈,救济。 古同震,威震。
含有

“振” 的成语:

萎靡不振
振聋发聩
委靡不振
发聋振聩
摧枯振朽
弹冠振衿
弹冠振衣
顿纲振纪
骇目振心
振领提纲
发蒙振槁
振聋启聩
发蒙振聩
发蒙振落
金声玉振
扬葩振藻
折槁振落
分贫振穷
稽古振今
金相玉振

“落” 的基本字义:

掉下来,往下降:降~。~下。零~(a.叶子脱落,如“草木~~”;b.衰败,如“一片~~景象”;c.稀疏,如“枪声~~”)。脱~。~叶。~泪。~潮。~英。~日。~体。~座。陨~。~井下石(形容乘人之危,加以打
含有

“落” 的成语:

搀前落后
碧落黄泉
倒冠落佩
发蒙振落
附肤落毛
磊磊落落
飘茵落溷
掐尖落钞
桑落瓦解
停云落月
月落星沉
折槁振落
坠茵落溷
半上落下
魂亡胆落
磊落豪横
磊落飒爽
崎嵚历落
失精落彩
嵚崎磊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