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著乎竹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4热度
- 0评论


著乎竹帛:
拼音:zhù hū zhú bó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著于竹帛、著之竹帛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著:写作;竹帛: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。指著书
成语出处: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:“荆庄王功迹著乎竹帛,传乎后世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著” 的基本字义:
显明,显出:~名。~称。显~。昭~。卓~。 写文章,写书:~述。编~。~书立说。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:名~。巨~。遗~。译~。~作。 古同贮,居积。
含有
“著” 的成语:
著书立说
鸿篇巨著
彰明较著
超超玄著
深切著白
深切著明
识微知著
彰明昭著
著书立言
粘皮著骨
沉著痛快
日新月著
枝附叶著
泻水著地
信誉卓著
成效卓著
罪恶昭著
著作等身
恶迹昭著
恩威并著
“乎” 的基本字义:
文言助词,表示疑问:汝识之~(吗)? 文言叹词:陛下与谁取天下~(呀)! 文言介词,相当于(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):在~。无须~。异~寻常。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:巍巍~。郁郁~。 古同呼,呜呼。
含有
“乎” 的成语:
晕晕乎乎
之乎者也
出乎反乎
者也之乎
热热乎乎
确乎不拔
於乎哀哉
情见乎辞
情见乎词
情见乎言
行过乎恭
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
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
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
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
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
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
戛戛乎其难矣
难乎其难
难乎为情
“竹” 的基本字义:
常绿多年生植物,春日生笋,茎有很多节,中间是空的,质地坚硬,种类很多。可制器物,又可做建筑材料:~子。~叶。~笋。~编(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)。~刻。 指竹制管乐器:金石丝~。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 姓
含有
“竹” 的成语:
破竹建瓴
青梅竹马
竹头木屑
茂林修竹
吹竹弹丝
调丝品竹
调弦品竹
品竹调丝
品竹调弦
松茂竹苞
竹篱茅舍
弹丝品竹
吹竹调丝
卧冰哭竹
调丝弄竹
哀丝豪竹
金石丝竹
品竹弹丝
丝竹管弦
竹苞松茂
“帛” 的基本字义:
丝织品的总称:布~。~书。~画。化干戈为玉~(喻变争斗为友善)。竹~(指书籍)。简蠹~裂(书坏了)。
含有
“帛” 的成语:
布帛菽粟
鱼帛狐篝
鱼书雁帛
子女玉帛
金帛珠玉
子女金帛
衣帛食肉
束帛加璧
功垂竹帛
名书竹帛
名垂竹帛
束发封帛
衣不重帛
著于竹帛
著之竹帛
著乎竹帛
垂名竹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