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邪不犯正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邪不犯正:

拼音:xié bù fàn zhèng
成语简拼:xbfz
注音:ㄒㄧㄝ ˊ ㄅㄨˋ ㄈㄢˋ ㄓㄥ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411347573");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邪不伐正、邪不胜正、邪不压正

成语用法:

作定语、宾语;指正义战胜邪恶

成语解释:

亦作“邪不伐正”。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。

成语出处:

唐·刘束《隋唐嘉话》中卷:“臣闻邪不犯正,若使咒臣,必不得行。”
英语翻译:Evil will surely not triumph over good.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邪” 的基本字义:

不正当,不正派:~恶(è)。~念。~说。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:寒~。风~。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:中(zhònɡ)~。 妖异怪诞:~魔。~术。 古同斜。
含有

“邪” 的成语:

邪魔外道
弃邪归正
扶正祛邪
异端邪说
邪门歪道
歪门邪道
歪风邪气
纯正无邪
除邪惩恶
干将莫邪
淫辞邪说
黜邪崇正
返邪归正
放僻邪侈
愤世疾邪
扶正黜邪
革邪反正
归邪转曜
旁门邪道
弃邪从正

“不” 的基本字义:

副词。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 单用,做否定性
含有

“不” 的成语:

放纵不拘
梗顽不化
狗彘不如
桀骜不恭
救过不暇
滔滔不竭
磊浪不羁
磊落不凡
没世不渝
忍俊不住
日出不穷
食生不化
誓死不贰
誓死不渝
守节不移
守正不回
水泄不漏
水楔不通
水泄不透
信守不渝

“犯” 的基本字义:

抵触,违反:~规。~法。~罪。~颜(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)。~讳。 违反法律的人,有罪的人:~人。罪~。 侵害,进攻:侵~。秋毫无~。 触发,发作:~病。~愁。~疑。 做错事情:~错误。
含有

“犯” 的成语:

执法犯法
真凶实犯
作奸犯科
真赃实犯
打牙犯嘴
干名犯义
违条犯法
作乱犯上
触禁犯忌
逆天犯顺
有犯无隐
河水不犯井水
众怒难犯
东窗事犯
邪不犯正
秋毫勿犯
一客不犯二主
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
王子犯法,庶民同罪
强不犯弱,众不暴寡

“正” 的基本字义:

不偏斜,与歪相对:~午。~中(zhōng )。~襟危坐。 合于法则的:~当(dāng)。~派。~楷。~规。~大光明。~言厉色。拨乱反~。 合于道理的:~道。~确。~义。~气。 恰好:~好。~中(zhōng )下怀。
含有

“正” 的成语:

量凿正枘
守正不挠
正本澄源
正大堂煌
正法直度
正冠纳履
正己守道
正容亢色
正色直绳
正视绳行
正言厉颜
直言正谏
正色危言
正身率下
正身明法
正声雅音
正言直谏
正直无邪
中正无邪
中正无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