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静言庸违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8热度
- 0评论


静言庸违:
拼音:jìng yán yōng wéi
成语简拼:jyyw
注音:ㄐㄧㄥˋ ㄧㄢˊ ㄩㄥ ㄨㄟ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5180710288");
成语繁体:静言庸違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成语解释:
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。犹言口是行非。
成语出处:
《尚书·尧典》:“静言庸违,象恭滔天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静” 的基本字义:
停止的,与动相对:~止。~态。~物。平~。风平浪~。 没有声音:安~。寂~。僻~。冷~。肃~。~悄悄。~穆。~谧。~默。~观。~听。 安详,闲雅:~心。~坐。 古同净,清洁。 姓。
含有
“静” 的成语:
清清静静
平平静静
风恬浪静
安安静静
鸦没鹊静
清静无为
屏声静气
夜阑人静
夜深人静
夜静更深
夜静更阑
鸦默雀静
偷闲躲静
平心静气
娟好静秀
静观默察
更深人静
更阑人静
更深夜静
风平浪静
“言” 的基本字义:
讲,说:~说。~喻。~道。~欢。~情。~必有中(zhòn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 说的话:~论。~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~。~语。~简意赅。 汉语的字:五~诗。七~绝句。洋洋万~。 语助词,无义:~归于好
含有
“言” 的成语:
言之有故
以言举人
以言为讳
溢于言外
造言生事
正色直言
直言无讳
直言无隐
逆耳良言
托于空言
托之空言
托诸空言
言有尽而意无穷
正言不讳
直言取祸
一言而定
一言定交
一言订交
一概而言
仗义直言
“庸” 的基本字义:
平常,不高明的:平~。~医。~言。~俗。~人。昏~。~主(平庸或昏庸的君主)。~夫。~暗(平凡,愚昧)。~~碌碌(没有志气,没有作为)。 需要:无~细述。无~讳言。 岂,怎么:~讵(岂,何以,怎么,亦作
含有
“庸” 的成语:
平平庸庸
庸庸碌碌
庸言庸行
昏庸无道
庸耳俗目
碌碌庸庸
砭庸针俗
樗栎庸材
靖言庸回
靖谮庸回
庸医杀人
庸人自扰
靖言庸违
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
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召之
静言庸违
平庸之辈
庸中佼佼
无庸赘述
无庸置辩
“违” 的基本字义:
背,反,不遵守:~背。~反。~犯。~法。~抗。~章。事与愿~。 不见面,离别:久~。 邪恶,过失。
含有
“违” 的成语:
违恩负义
违强凌弱
违信背约
违天逆理
违时绝俗
违利赴名
阳奉阴违
违法乱纪
负心违愿
逆天违理
逆天违众
违害就利
违天悖理
违天悖人
违天害理
违条犯法
违乡负俗
纠缪绳违
弃信违义
逆理违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