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濯缨洗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濯缨洗耳:

拼音:zhuó yīng xǐ ěr
成语繁体:濯纓洗耳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濯缨:洗涤冠缨;洗耳:不愿与闻世事。比喻避世守志,操行高洁

成语出处:

《魏书·刘献之传》:“吾常谓濯缨洗耳,有异人之迹,哺糟歠醨,有同物之志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濯” 的基本字义:

洗:~足。 〔~~〕形容山无草木,光秃秃的,如“~~童山”。 祓除罪恶。
含有

“濯” 的成语:

沥胆濯肝
洗濯磨淬
振衣濯足
濯污扬清
濯缨濯足
濯缨洗耳
濯濯童山
濯缨弹冠
濯缨沧浪

“缨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:帽~子。红~枪。~穗。 像缨的东西:萝卜~子。 带子,绳子:长~。
含有

“缨” 的成语:

被发缨冠
邹缨齐紫
披发缨冠
遗簪绝缨
结缨伏剑
濯缨濯足
濯缨洗耳
长缨在手
户列簪缨
簪缨门第
簪缨世胄
簪缨世族
世代簪缨
振缨中朝
振缨王室
振缨公朝
缨緌之徒
濯缨弹冠
濯缨沧浪
簪缨之族

“洗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水去掉污垢:~脸。~涮。~涤。~澡。~心革面(喻彻底悔改)。 清除干净:清~。 像水洗一样抢光,杀光:~劫。 昭雪冤枉:~雪。~冤。 照相的显影定影:冲~。~印。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:~牌。 基督教接受个
含有

“洗” 的成语:

洗心涤虑
洗心革面
接风洗尘
刮肠洗胃
革面洗心
吹毛洗垢
点胸洗眼
爬梳洗剔
清贫如洗
洗兵牧马
洗肠涤胃
洗耳拱听
洗眉刷目
洗手奉公
洗心换骨
洗心革意
涤垢洗瑕
伐毛洗髓
洗垢求瘢
吐哺辍洗

“耳” 的基本字义:

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(通称“耳朵”):~背(bèi)。~垂。~鬓厮磨(mó)。~穴。~聪目明。~濡目染。 像耳朵的东西:木~。银~。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:~房。鼎~。 听说:~闻。~软。~顺(指年至六
含有

“耳” 的成语:

许由洗耳
耳闻不如眼见
耳不忍闻
耳不离腮
轰雷贯耳
耳目众多
忠言逆耳
迅雷不及掩耳
言犹在耳
六耳不同谋
东风过耳
风吹马耳
口耳相承
飘风过耳
危言逆耳
捷雷不及掩耳
墙有耳
耳鬓相磨
耳不旁听
双豆塞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