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言举人的意思,以言举人成语解释,以言举人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
- 暂无分类
- 2025-03-28
- 1热度
- 0评论


•以言举人 [ yǐ yán jǔ rén ]
- 成语拼音: yǐ yán jǔ rén
- 成语注音: 一ˇ 一ㄢˊ ㄐㄨˇ ㄖㄣˊ
- 成语解释: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。
- 成语出处: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[文学]议论称诵,窃商赐之辞;刺讥言治,过管晏之才。心卑卿相,志小万乘。及授之政,昏乱不治。故以言举人,若以毛相马,此其所以多不称举。”
- 成语结构: 偏正式成语
- 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- 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- 成语属性: 成语
- 常用程度: 一般成语
- 成语繁体: 以言舉人
-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- 成语五行: 土木木金
以言举人是什么意思?
以言举人的含义解释
以言举人 [ yǐ yán jǔ rén ]
⒈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。
以言举人的寓意引证解释
⒈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。
引 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﹝文学﹞议论称诵,窃 商 、赐之辞;刺讥言治,过 管 晏 之才。心卑卿相,志小万乘。及授之政,昏乱不治。故以言举人,若以毛相马,此其所以多不称举。”
以言举人的分开解释
举人 : 明清 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。
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言废人”是什么意思?
原文
子曰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译文
孔子说:“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,也不因为某 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。”
读解
不以言举人:“有言者不必有德。”(《宪问》)是说话说得好的人不一定品德高尚,所以要听其言而观其行,不能够只听他说得好便以为一切都好,轻易地去推举他。话说得很好的人也有可能人品极坏,所以君子不以言举人。
不以人废言:孔子说:狂夫之言,圣人择之。就是说粗鲁的人有时也可以说出很有道理的话,所以圣人会采用。人品坏的人,有时也可以说出很有道理的话,所以君子不会以人废言。
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”是什么意思?
《论语》里君子主要是指那些品德高尚之人。
其特点如下:
1.君子表里如一,行事无愧于心。
子曰: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
司马牛问君子,子曰:“君子不忧不惧。”曰:“不忧不惧,斯谓之君子已乎?”子曰:“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”
行事无愧于心才会自我反省而不觉内疚,才会坦荡荡啊。
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朴质胜于文采就会粗野,文采胜于朴质则会虚伪。君子既不粗野也不虚伪,这就是表里如一啊。
再看看孔子是怎么做的。
子疾病,子路使门人为臣。病间,曰:“久矣哉,由之行诈也!无臣而为有臣,吾谁欺?欺天乎?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,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!且予纵不得大葬,予死于道路乎?”
孔子病了,子路让同学给孔子当治丧臣子。孔子怒骂:我没有臣子还装作有臣子,这是要欺骗谁呢?与其死在臣子手上还不如死在学生手上啊。即使我不能大葬,难道我会躺死在道路上么?
这就是君子所为啊!
此外,小人的特点也可对比出君子特点。
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”
外表强硬,内心软弱,这就表里不一了啊,这就是小人啊。
2.君子安贫乐道。
子曰: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
子欲居九夷。或曰:“陋,如之何?”子曰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!”
3.君子行胜于言。
子贡问君子。子曰: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。”
先做,然后再说,这就是君子。
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君子在言辞上迟钝在行动上机敏。
4.君子也争,且按照规范来争取。
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。其争也君子。”
孔子说:“君子对人没有什么争,除却和人比射时。但先必相互作揖,才升到堂上去。比射后,又相互作揖才退下。胜者败者又必相互作揖了再升堂,举杯对饮。这样的争,还是君子之争呀。”
君子有权利在自己本分内去争,但是争之以礼啊。
5.君子注重群体和谐。
子曰: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子曰: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君子善于团结人而不勾结,小人善于勾结而不团结人。
6.君子重德。
子曰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”
子曰: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
这都是德德体现。
7.君子看问题比较客观。
子曰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说的话有道理就提拔他;也不因一个人品性不良就不注重他所说的话。
8.君子严于律己。
子曰: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