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主忧臣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主忧臣辱:

拼音:zhǔ yōu chén rǔ
成语简拼:zycr
发音:("xxzl.com.4072334441084");
成语繁体:主憂臣辱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。

成语出处:

宋·魏了翁《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》:“臣窃念主忧臣辱,义不得辞,跼蹐受命,退而差辟官吏、条列事目、调遣将士,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,靡微不周。”

成语例子:

清·侯方域《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》:“固以主忧臣辱,金革之义,不敢控辞;亦缘与将军知契素深,相须如左右手,倘得凭先声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主” 的基本字义:

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,家庭的首脑:~人。物~。失~(失掉财物的人)。当家作~。 旧时臣子称君王,下级称上级,仆人称家主:君~。~上。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,决定:~张。~见。~意。~义。 对事物
含有

“主” 的成语:

当家做主
怨家债主
主圣臣良
主忧臣辱
一物一主
强宾不压主
欺主罔上
入主出奴
主情造意
主文谲谏
闭关自主
出奴入主
推东主西
主敬存诚
主少国疑
主一无适
尊主泽民
主忧臣劳
主贤臣良
主圣臣直

“忧” 的基本字义:

发愁:~愤。~惧。~烦。~惶。~急。~煎。~思(a.忧念;b.忧愁的思绪)。~戚。杞人~天。 可忧虑的事:~患。内~外患。乐以忘~。高枕无~。 指父母之丧:丁~。
含有

“忧” 的成语:

先忧后喜
报喜不报忧
怨天忧人
忧深思远
忧国爱民
排忧解难
忧国忧民
忧国忘家
无忧无虑
先忧后乐
内忧外患
无虑无忧
忧谗畏讥
忧公忘私
忧盛危明
主忧臣辱
忧国恤民
忧国忘私
忧国忘身
忧国哀民

“臣” 的基本字义:

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:~僚。~子。~服。君~。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:“王必无人,~愿奉璧往使。” 古人谦称自己。 古代指男性奴隶:~仆。~虏。 君
含有

“臣” 的成语:

遗老孤臣
乱臣贼子
君辱臣死
孤臣孽子
割地称臣
谋臣武将
谋臣猛将
纳贡称臣
逆臣贼子
逆子贼臣
孽子孤臣
贼臣乱子
贼臣逆子
贼子乱臣
主圣臣良
主忧臣辱
忠臣义士
忠臣孝子
忠臣烈士
忠臣良将

“辱” 的基本字义:

羞耻:羞~。耻~。 使受到羞耻:~骂。侮~。折~。 谦辞,表示承蒙:~承。~赐。 玷污,辜负:~没(mò)。~命。玷~。
含有

“辱” 的成语:

荣辱得失
包羞忍辱
生死荣辱
升迁荣辱
辱身败名
辱门败户
盛衰荣辱
丧权辱国
忍辱含羞
忍辱负重
忍辱含垢
奇耻大辱
君辱臣死
败德辱行
含垢忍辱
进荣退辱
辱国丧师
辱国殃民
丧师辱国
死生荣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