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幽囚受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幽囚受辱: 拼音:yōu qiú shòu rǔ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幽:监禁。被监禁受侮辱 成语出处: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力命》:“公子纠死,召忽死之,吾幽囚受辱。” 成语例子: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公子纠败,召忽死之,吾幽囚受辱,鲍叔不以我为无耻,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

解释成语“主辱臣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主辱臣死: 拼音:zhǔ rǔ chén sǐ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君辱臣死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主:君主。君主蒙受耻辱,臣子只有以死报之 成语出处: 宋·张孝祥《代诸父祭伯父文》:“忠愤激发,肝胆轮囷,主辱臣死,臣敢爱身。” 成语例子: 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51回:“词勃然道:‘主辱臣死,奈何不救?’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

解释成语“士可杀不可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士可杀不可辱: 拼音: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成语简拼:sksbkr发音:(\"xxzl.com.4080444338862\"); 成语繁体:士可殺不可辱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宁死不屈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 成语出处: 语出《礼记 儒行》: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,可近

解释成语“忍辱求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忍辱求全: 拼音:rěn rǔ qiú quán注音:ㄖㄣˇ ㄖㄨˇ ㄑㄧㄡˊ ㄑㄨㄢˊ成语繁体:忍辱裘全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委曲求全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委曲求全 成语解释: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成语例子: 为了大家庭的和睦相处,她只好忍辱求全英语翻译:endure humiliation for the sake

解释成语“知荣守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荣守辱: 拼音:zhī róng shǒu rǔ成语简拼:zrsr注音:ㄓㄧ ㄖㄨㄙˊ ㄕㄡˇ ㄖㄨ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318155665\"); 成语繁体:知榮守辱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道家的一种处世方式 成语解释: 守:安于。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,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。 成语出处: 《老子》第二十八章:“知其荣,守其辱,

解释成语“升沉荣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升沉荣辱: 拼音:shēng chén róng rǔ成语繁体:升沉榮辱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升迁荣辱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升:上升;升沉:指仕途上的得失;荣辱:显荣与耻辱。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、荣显与失意 成语出处: 元·费唐臣《贬黄州》第四折:“下官苏轼,自被谗谮,远贬遐荒,谁想得复天日,我想升沉荣

解释成语“宁死不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宁死不辱: 拼音:níng sǐ bù rǔ成语简拼:nsbr发音:(\"xxzl.com.4080506309682\"); 成语繁体:寍死不辱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宁死勿辱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 成语解释: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成语出处: 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三折:“待将咱所图,我宁死不辱。” 成语例子: 能临危不惧,宁

解释成语“荣辱与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荣辱与共: 拼音:róng rǔ yǔ gòng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。指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出处: 余秋雨《霜冷长河·关于友情》:“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,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、荣辱与共的朋友。” 成语例子: 余华《我能否相信自己》:“既然两个完全对立的看法都可以荣辱与

解释成语“宠辱无惊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宠辱无惊: 拼音:chǒng rǔ wú jīng成语繁体:寵辱無驚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宠辱不惊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人豁达的性格 成语解释: 宠:宠爱;辱:羞辱。受宠受辱都不感到惊讶、无动于衷。指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一卷:“子期宠辱无惊,伯牙愈加爱重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

解释成语“知白守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白守辱: 拼音:zhī bái shǒu rǔ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知白守黑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知白:明辨是非。对是非黑白,虽然明白,还当保持暧昧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下》:“知其白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知” 的基本字义: 晓得,明了:~道。~名(著名)。~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~。~人

解释成语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: 拼音:zhī zú bù rǔ,zhī zhǐ bù dài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知止不辱、知足不殆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殆:危险。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,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成语出处: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 成语例子: 宋·苏轼《黄州安国寺记》:“寺僧曰继连

解释成语“进退荣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进退荣辱: 拼音:jìn tuì róng rǔ成语简拼:jtrr注音:ㄐㄧㄣˋ ㄊㄨㄟˋ ㄖㄨㄙˊ ㄖㄨ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257184232\"); 成语繁体:進退榮辱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官场等 成语解释: 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,荣耀或耻辱。 成语出处: 唐·白居易《答户部崔侍郎书》:“虽鵩鸟集于前,枯柳生于肘,

解释成语“知止不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止不辱: 拼音:zhī zhǐ bù rǔ注音:ㄓㄧ ㄓㄧˇ ㄅㄨˋ ㄖㄨˇ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成语解释: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成语出处: 汉·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》:“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:‘吾闻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,功成名遂而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 成语例子: 《元史·察罕传》:“尝以病请告

解释成语“肆言詈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肆言詈辱: 拼音:sì yán lì rǔ成语简拼:sylr发音:(\"xxzl.com.4072137376934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肆:任意妄为,放肆。詈:骂。辱:侮辱。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。 成语出处: 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奉阇梨》:“或得酬谢不满意,辄肆言詈辱。”成语故事:宋朝时期,

解释成语“屈节辱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屈节辱命: 拼音:qū jié rǔ mìng成语简拼:qjrm发音:(\"xxzl.com.4080201192952\"); 成语繁体:屈節辱命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指不能完成使命 成语解释: 失去了节操,辱没了使命。 成语出处: 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屈节辱命,虽生,何面目以归汉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屈” 的基本字义: 使弯曲,与伸相

解释成语“含羞忍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含羞忍辱: 拼音:hán xiū rěn rǔ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含垢忍辱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被迫的场赶 成语解释: 含:包容;辱:耻辱。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且含羞忍辱,待报仇之后,死亦未迟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0回:“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,不在话下。”

解释成语“自取其殃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自取其殃: 拼音:zì qǔ qí yāng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自取其祸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自己招来祸事 成语出处: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一折:“也终防别生事故,休迟缓自取其殃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自” 的基本字义: 本人,己身:~己。~家。~身。~白。~满。~诩。~馁。~重(zhòng )。~尊

解释成语“城下之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城下之辱: 拼音:chéng xià zhī rǔ成语简拼:cxzr注音:ㄔㄥˊ ㄒㄧㄚˋ ㄓㄧ ㄖㄨ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95511993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。 成语出处: 梁启超《知耻学会叙》:“越惟无耻,故安于城下之辱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

解释成语“蠹国殃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蠹国殃民: 拼音:dù guó yāng mín成语简拼:dgym发音:(\"xxzl.com.4072341371236\"); 成语繁体:蠧國殃民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蠹国病民、蠹国害民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同“祸国殃民” 成语解释: 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 成语出处: 《明史 方从哲传》:“代营榷税,蠹国殃民。” 成语例

解释成语“殃国祸家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殃国祸家: 拼音:yāng guó huò jiā成语繁体:殃國禍家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殃:造祸为害。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 成语出处: 南朝·梁·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前轮折轴,后车覆轨,殃国祸家,亡身绝祀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殃” 的基本字义: 祸害:灾~。遭~。城门失火,~及池鱼(喻牵连受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