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确然不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确然不群: 拼音:què rán bù qún成语简拼:qrbq注音:ㄑㄩㄝˋ ㄖㄢˊ ㄅㄨˋ ㄑㄩㄣˊ发音:(\"xxzl.com.4072114496794\"); 成语繁体:確然不羣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 成语解释: 谓坚守志操,不同流俗。 成语出处: 晋·张方《楚国先贤传》:“少而修德雅正,确然不群。” 成语

解释成语“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: 拼音:chū hū qí lèi,bá hū qí cuì成语繁体: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出类拔萃、出类拔群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草丛生的样子,引申为同类聚集。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成语出处: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

解释成语“确固不拔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确固不拔: 拼音:què gù bù bá成语简拼:qgbb注音:ㄑㄩㄝˋ ㄍㄨˋ ㄅㄨˋ ㄅㄚˊ发音:(\"xxzl.com.4072114366787\"); 成语繁体:確固不拔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确乎不拔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可动摇 成语解释: 见“确乎不拔”。 成语出处: 鲁迅《热风·随感录四十六》:“因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

解释成语“套近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套近乎: 拼音:tào jìn hū注音:ㄊㄠˋ ㄐㄧㄣˋ ㄏㄨ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指用言语或送礼拉近关系 成语出处: 王朔《一点正经没有》:“‘别,别跟我套近乎。’马青皱着脸摇手,盯着于观难过地说,‘哥儿们你太不够意思了。’” 成语例子: 余华《活着》:“队长把他们赶走后,起身关上门,也不先和

解释成语“行过乎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行过乎恭: 拼音:xíng guò hū gōng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行:所作所为;乎:相当“于”。所作所为过于恭敬。指恭敬过度 成语出处: 《周易·小过》:“君子以行过乎恭,丧过乎哀,用过乎俭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行” 的基本字义: 走:~走。步~。旅~。~踪。~百里者半九十。~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~远

解释成语“忘乎其形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忘乎其形: 拼音:wàng hū qí xíng成语简拼:whqx注音:ㄨㄤˋ ㄏㄨ ㄑㄧˊ ㄒㄧㄥ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7111815080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忘乎所以、得意忘形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犹忘形。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。 成语出处: 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五幕:“秦始

解释成语“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: 拼音:qǔ fǎ hū shàng,jìn dé hū zhōng成语简拼:qfhsjdhz注音:ㄑㄩˇ ㄈㄚˇ ㄏㄨ ㄕㄤˋ ,ㄐㄧㄣˋ ㄉㄜ ㄏㄨ ㄓㄨㄙ发音:(\"xxzl.com.4080455369241\"); 成语繁体:取灋乎上,僅得乎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

解释成语“无乎不可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无乎不可: 拼音:wú hū bù kě成语简拼:whbk注音:ㄨˊ ㄏㄨ ㄅㄨˋ ㄎㄜ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5195010388\"); 成语繁体:無乎不可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无可无不可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犹无可无不可。谓听任。 成语出处: 鲁迅《彷徨·在酒楼上》:“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;我是别人,无乎不可

解释成语“豁然确斯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豁然确斯: 拼音:huō rán què sī成语简拼:hrqs注音:ㄏㄨㄛˋ ㄖㄢˊ ㄑㄩㄝˋ ㄙㄧ发音:(\"xxzl.com.40805171910227\"); 成语繁体:豁然確斯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豁然开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明白透彻。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俄而有无矣,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

解释成语“确凿不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确凿不移: 拼音:què záo bù yí成语简拼:qzby发音:(\"xxzl.com.40807401416474\"); 成语繁体:確鑿不移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千真万确、天经地义反义词:捕风捉影、荒诞不经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不能变动。确实可靠;不容怀疑。成语正音:凿,不能读作“zuó”。成语

解释成语“证据确凿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证据确凿: 拼音:zhèng jù què záo成语简拼:zjqz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2016275\"); 成语繁体:証據確鑿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反义词:空穴来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 成语解释: 确凿:确实。证据确实可靠,无法否认。 成语出处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六回:“尸场检验,证据确凿。且并未

解释成语“瞠乎后已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瞠乎后已: 拼音:chēng hū hòu yǐ注音:ㄔㄥ ㄏㄨ ㄏㄡˋ ㄧˇ成语繁体:瞪乎后已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瞠乎后矣、瞠乎其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瞠:瞪眼。在别人后面干瞪眼,追赶不上 成语出处: 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·初笔》:“经天纬地,专门名家,更瞠乎后已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瞠” 的基本字义: 直

解释成语“的一确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的一确二: 拼音:dí yī què èr成语简拼:dyqe注音:˙ㄉㄜ ㄧ ㄑㄩㄝˋ ㄦˋ发音:(\"xxzl.com.4072004284717\"); 成语繁体:的一確二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确确实实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指的确 成语解释: 形容明明白白,确确实实。 成语出处: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怕不待的一确二,早招承

解释成语“瞠乎其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瞠乎其后: 拼音:chēng hū qí hòu成语简拼:chqh注音:ㄔㄥ ㄏㄨ ㄑㄧˊ ㄏㄡ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7170615283\"); 成语繁体:瞪乎其后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望尘莫及、不可企及反义词:并驾齐驱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瞠:瞪眼。在后面直瞪眼;赶不上。形容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。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丁一确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丁一确二: 拼音:dīng yī què èr成语简拼:dyqe注音:ㄉㄧㄥ ㄧ ㄑㄩㄝˋ ㄦ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137052300\"); 成语繁体:丁一確二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丁一卯二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明明白白,确确实实 成语解释: 明明白白,确确实实。 成语出处: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69卷:“如今人持择言语,

解释成语“俨乎其然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俨乎其然: 拼音:yǎn hū qí rán成语简拼:yhqr注音:ㄧㄢˇ ㄏㄨ ㄑㄧˊ ㄖㄢ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6074612543\"); 成语繁体:儼乎其然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作古正经反义词:嬉皮笑脸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指俨然 成语解释: 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。带有讽刺意味。 成语出处: 鲁迅《伪自由书·文学

解释成语“微乎其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微乎其微: 拼音:wēi hū qí wēi成语简拼:whqw注音:ㄨㄟ ㄏㄨ ㄑㄧˊ ㄨㄟ发音:(\"xxzl.com.40807361916320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杂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微不足道、不足挂齿反义词:举足轻重、硕大无朋 成语用法: 复杂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 成语解释: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。微:小。 成语出处: 清 杨伦《杜诗镜铨》

解释成语“情见乎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情见乎辞: 拼音:qíng xiàn hū cí成语简拼:qxhc注音:ㄑㄧㄥˊ ㄒㄧㄢˋ ㄏㄨ ㄘㄧ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404207108\"); 成语繁体:情見乎辭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情见乎词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 成语解释: 见:通“现”;乎:于。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。 成语出处: 《易·系

解释成语“取法乎上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取法乎上: 拼音:qǔ fǎ hū shàng成语繁体:取灋乎上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法:标准,规范。取上等的为标准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成语出处: 老舍《我怎样写火葬》:“假若文艺作品的目的只是为给人娱乐,那么像《战争与和平》那样的作品便根本不应存在。我们似应当‘取法

解释成语“著乎竹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著乎竹帛: 拼音:zhù hū zhú b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著于竹帛、著之竹帛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著:写作;竹帛: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。指著书 成语出处: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:“荆庄王功迹著乎竹帛,传乎后世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著” 的基本字义: 显明,显出:~名。~称。显~。昭~。卓~。 写文章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