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以沫相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以沫相濡: 拼音:yǐ mò xiāng rú成语简拼:ymxr注音:ㄧˇ ㄇㄛˋ ㄒㄧㄤ ㄖㄨ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6344313625\"); 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相濡以沫、濡沫涸辙、丹舟共济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沫:唾沫;口水;濡:沾湿;润泽。用唾沫互相湿润。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。 成语出

解释成语“濡沫涸辙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濡沫涸辙: 拼音:rú mò hé zhé成语繁体:濡沫涸轍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相濡以沫 成语用法: 作定语;指互相帮助 成语解释: 濡:沾湿;沫:唾沫;涸:干枯。车辙里的水干了,鱼吐沫互相润湿。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 成语例子: 《

解释成语“耳染目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染目濡: 拼音:ěr rǎn mù rǔ成语简拼:ermr注音:ㄦˇ ㄖㄢˇ ㄇㄨˋ ㄖㄨ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006501690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耳濡目染、耳濡目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成语解释: 染:沾染;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目染耳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目染耳濡: 拼音:mù rǎn ěr rú成语简拼:mrer注音:ㄇㄨˋ ㄖㄢˇ ㄦˇ ㄖㄨˊ发音:(\"xxzl.com.40722481636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目擩耳染、耳濡目染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宾语;指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解释: 见“目擩耳染”。 成语出处: 《太平天国·钦定士阶条例》:“至于诵习书史,博览篇章,目

解释成语“耳濡目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濡目染: 拼音:ěr rú mù rǎn成语简拼:ermr注音: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ㄖㄢˇ发音:(\"xxzl.com.4071925423142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闻目睹、耳熟能详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成语解释: 濡:音如;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;眼睛经常看到;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
解释成语“相濡以沫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相濡以沫: 拼音:xiāng rú yǐ mò成语简拼:xrym注音:ㄒㄧㄤ ㄖㄨˊ ㄧˇ ㄇㄛ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31011530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同甘共苦、生死与共反义词:自私自利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濡:沾湿;沫:唾沫。水干了;鱼互相以吐沫沾湿;以维持生

解释成语“潜濡默被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潜濡默被: 拼音:qián rú mò bèi成语简拼:qrmb注音:ㄑㄧㄢˊ ㄖㄨˊ ㄇㄛˋ ㄅㄟ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303244696\"); 成语繁体:潛濡嘿被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潜移默化、潜濡默化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思想、作风等 成语解释: 犹潜移默化。 成语出处: 明·文征明《王武宁去思颂》:“惟夫浚德渊微,潜濡

解释成语“耳濡目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濡目击: 拼音:ěr rǔ mù jī成语简拼:ermj注音: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ㄐㄧ发音:(\"xxzl.com.4080007001694\"); 成语繁体:耳濡目撃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濡目染、耳染目濡、耳习目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成语解释: 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
解释成语“日濡月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日濡月染: 拼音:rì rú yuè rǎn成语简拼:rryr发音:(\"xxzl.com.4072116466838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耳濡目染、日渐月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逐渐地改变 成语解释: 濡:浸润。染:熏染。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。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。亦作“日渐月染”。 成语出处: 清·魏祝

解释成语“潜濡默化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潜濡默化: 拼音:qián rú mò huà成语简拼:qrmh注音:ㄑㄧㄢˊ ㄖㄨˊ ㄇㄛˋ ㄏㄨㄚ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303264699\"); 成语繁体:潛濡嘿化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潜濡默被、潜移默化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思想、作风等 成语解释: 犹潜移默化。 成语出处: 刘揆一《黄兴传记》:“今就湘省而论,军学界革命

解释成语“磨墨濡毫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磨墨濡毫: 拼音:mó mò rú háo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磨墨吮毫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准备写字书法 成语解释: 濡:湿;毫:毛笔。磨好墨,把毛笔润湿。指动手写文章 成语出处: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3回:“亭亭正在磨墨濡毫,忽见红红、宛如从外面走来。”英语翻译:grind the ink and dip a writing b

解释成语“相濡以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相濡以泽: 拼音:xiāng rú yǐ zé注音:ㄒㄧㄤ ㄖㄨˊ ㄧˇ ㄗㄜˊ成语繁体:相濡以澤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相濡以沫、相濡相呴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互相帮助 成语解释: 濡:沾湿;泽:唾液或汗水。水干了,鱼吐沫互相润湿。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成语出处: 清·曾国藩《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》

解释成语“耳濡目及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濡目及: 拼音:ěr rǔ mù jí成语简拼:ermj注音: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ㄐㄧ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005371671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濡目击、耳濡目染、耳习目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成语解释: 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: 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