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每逢佳节倍思亲: 拼音: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成语繁体:每逢佳節倍思親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节日 成语解释: 倍:更加;思:思念。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成语出处: 唐·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 成语例

解释成语“礼士亲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礼士亲贤: 拼音:lǐ shì qīn xián成语繁体:禮士親賢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亲贤礼士、礼贤下士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指爱惜人才 成语解释: 礼:表示敬意。尊敬有知识的人,亲近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: 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三折:“礼士亲贤急访求,卑辞枉驾会儒流。”英语翻译:treat worthy men with co

解释成语“宁戚叩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宁戚叩牛: 拼音:níng qī kòu niú成语繁体:寍戚敂牛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怀才不遇 成语解释: 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 成语例子: 宁戚叩牛的现象并不奇怪成语故事:春秋时期,齐桓公派相国管仲去接陈国和曹国的军队联合讨伐宋国。管仲路上见到了放牛娃宁戚,见他很有才华就写信给齐桓公去推荐他。宁戚骑着牛唱歌,齐桓公见有人

解释成语“贫贱亲戚离,富贵他人合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贫贱亲戚离,富贵他人合: 拼音:pín jiàn qīn qī lí,fù guì tā rén hé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人生 成语解释: 他人:外人;合:聚合。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,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。指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22卷:“有句古诗说得好,道是:

解释成语“自遗伊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自遗伊戚: 拼音:zì yí yī qī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自贻伊戚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自寻烦恼 成语解释: 伊:是,此;戚:忧患。比喻自寻烦恼,自招灾祸 成语出处: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二》:“若公则自遗伊戚,可无庸诉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自” 的基本字义: 本人,己身:~己。~家。~身。~白。~满。~诩。~馁。~重(zhòn

解释成语“自诒伊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自诒伊戚: 拼音:zì yí yī qī成语简拼:zyyq注音:ㄗㄧˋ ㄧˊ ㄧ ㄑㄧ发音:(\"xxzl.com.40806461214445\"); 成语繁体:自詒伊戚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自贻伊戚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自寻烦恼 成语解释: 自寻烦恼;自招灾殃。 成语出处: 《诗经 小雅 小明》:“心之忧矣,自诒伊戚。”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乌呼,

解释成语“自贻伊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自贻伊戚: 拼音:zì yí yī qī成语简拼:zyyq注音:ㄗㄧˋ ㄧˊ ㄧ ㄑㄧ发音:(\"xxzl.com.4080429518306\"); 成语繁体:自貽伊戚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自诒伊戚、自寻烦恼 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贻:遗留;伊:此;戚:忧愁,悲哀。比喻自寻烦恼,自招忧患。 成语出处: 《诗经 小雅 小明》:“

解释成语“仓皇无措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仓皇无措: 拼音:cāng huáng wú cuò成语简拼:chwc发音:(\"xxzl.com.40807430016649\"); 成语繁体:倉皇無措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仓皇失措反义词:镇定自若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惊慌忙乱的场面 成语解释: 见“仓皇失措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判土地》:“次日崇之至,值

解释成语“太上皇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太上皇: 拼音:tài shàng huáng成语简拼:tsh注音:ㄊㄞˋ ㄕㄤˋ ㄏㄨㄤ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5382510536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皇帝之父。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、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 成语出处: 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“往国家初定,

解释成语“亲如手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亲如手足: 拼音:qīn rú shǒu zú成语简拼:qrsz注音:ㄑㄧㄣ ㄖㄨˊ ㄕㄡˇ ㄗㄨ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7412616554\"); 成语繁体:親如手足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情同手足 成语用法: 补充式;作谓语;含褒义,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 成语解释: 手足:指兄弟。像兄弟一样的亲密。 成语出处: 元 孟汉卿

解释成语“传闻不如亲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传闻不如亲见: 拼音:chuán wén bù rú qīn jiàn成语简拼:cwbr发音:(\"xxzl.com.4080405477207\"); 成语繁体:傳聞不如親見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耳闻不如目睹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。 成语出处: 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,视

解释成语“亲临其境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亲临其境: 拼音:qīn lín qí jìng成语简拼:qljj发音:(\"xxzl.com.40807024714522\"); 成语繁体:親臨其境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身临其境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亲自参加 成语解释: 临:到;境:境界,地方。亲自到了那个地方。 成语出处: 《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》:“而曹公已临其境。” 成语例

解释成语“亲昵亡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亲昵亡间: 拼音:qīn nì wú jiàn成语繁体:親暱亡閒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亲密无间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补语;指关系密切 成语解释: 亲昵:很亲近;亡:通“无”。形容关系十分密切,没有丝毫隔阂 成语出处: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萧望之传赞》:“萧望之历位将相,藉师傅之恩,可谓亲昵亡间。及至谋泄隙开,谗邪构之,卒为便嬖宦

解释成语“左右亲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左右亲近: 拼音:zuǒ yòu qīn jìn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自己人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常在左右的人。指为君主亲信之臣 成语出处: 宋·苏辙《为兄轼下狱上书》:“况立朝最孤,左右亲近,必无为言者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左” 的基本字义: 面向南时,东的一边,与右相对:~手。~方。~右。~膀右臂。 地理上指东方:山~。

解释成语“无涯之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无涯之戚: 拼音:wu ya zi qi成语简拼:wyzq发音:(\"xxzl.com.40806401314000\"); 成语繁体:無涯之戚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无尽的忧伤。涯:边际。戚:忧伤。 成语出处: 唐·韩愈《蔡十二郎文》:“吾不可去,汝不肯来,恐旦暮死,而汝抱无涯之戚也。” 成语例子: 他陷入无涯之戚之中 成

解释成语“同休等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同休等戚: 拼音:tóng xiū děng qī成语简拼:txdq注音:ㄊㄨㄙˊ ㄒㄧㄨ ㄉㄥˇ ㄑㄧ发音:(\"xxzl.com.4080308004881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同休共戚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见“同休共戚”。 成语出处: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费诗传》:“同休等戚,祸福共之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同

解释成语“亲戚朋友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亲戚朋友: 拼音:qīn qī péng yǒu成语繁体:親戚朋友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亲戚知己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际关系 成语解释: 亲人、朋友及姻亲关系等人 成语出处: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怎生不做大筵席,会亲戚朋友,安排小酌为何?” 成语例子: 邓小平《克服当前困难的办法》:“他们又是直接联系群众

解释成语“亲亲切切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亲亲切切: 拼音:qīn qīn qiè qiè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态度等 成语解释: 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 成语出处: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炀帝拉李夫人同坐了玉辇,亲亲切切,又说了许多体己话。”英语翻译:kind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亲” 的基本字义: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:~属。~人。~缘。双~(

解释成语“亲亲热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亲亲热热: 拼音:qīn qīn rè rè成语繁体:親親熱熱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卿卿我我反义词:疏疏远远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指人际关系 成语解释: 亲近热情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一味将笑撮在脸上,调引这几个小男女,亲亲热热,胜如亲生。” 成语例子: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24章:“看见人家小两口子

解释成语“外亲内疏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外亲内疏: 拼音:wài qīn nèi shū注音:ㄨㄞˋ ㄑㄧㄣ ㄣㄟˋ ㄕㄨ成语繁体:外親内疎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表里不一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表里不一 成语解释: 疏:疏远。外表亲密无间,内心冷若冰霜。形容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: 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不料此人外亲内疏,挟诈而取益州,遂并汉中,有霸业兴隆之志。”英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