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汗出浃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汗出浃背: 拼音:hàn chū jiā bèi成语简拼:hcjb注音:ㄏㄢˋ ㄔㄨ ㄐㄧㄚ ㄅㄟ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505029574\"); 成语繁体:汗出浹背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汗出洽背、汗出沾背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状态 成语解释: 同“汗流浃背”。 成语出处: 汉·刘向《续列女传·杨夫人》:“敞惊

解释成语“剥肤锤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剥肤锤髓: 拼音:bō fū chuí suǐ成语繁体:剥膚錘髓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剥肤椎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残酷敲诈 成语解释: 剥:剥去;肤:皮肤;锤:敲击。剥人皮肤,敲人骨髓。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成语例子: 侵略者对被占领土的居民进行剥肤锤髓的残酷统治英语翻译:ruthless plunder 成语分字解释

解释成语“龙肝凤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龙肝凤髓: 拼音:lóng gān fèng suǐ成语简拼:lgfs注音:ㄌㄨㄙˊ ㄍㄢ ㄈㄥˋ ㄙㄨㄟ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154022768\"); 成语繁体:龍肝鳳髓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龙肝豹胎、龙心凤肝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;指珍贵的东西 成语解释: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。 成语出处: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六回:“玄德

解释成语“剥床及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剥床及肤: 拼音:bō chuáng jí fū成语简拼:bcjf发音:(\"xxzl.com.4080423357889\"); 成语繁体:剥牀及膚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剥床以肤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痛苦之深 成语解释: 剥: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艮上,意即剥落、烂;及:到。原指损害及于肌肤。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。 成语出处: 宋 陈亮《义乌县减

解释成语“敲髓洒膏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敲髓洒膏: 拼音:qiāo suǐ sǎ gāo成语简拼:qssg注音:ㄑㄧㄠ ㄙㄨㄟˇ ㄙㄚˇ ㄍㄠ发音:(\"xxzl.com.4072111436679\"); 成语繁体:敲髓灑膏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倾家荡产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倾家荡产 成语解释: 比喻倾家荡产。 成语出处: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其最

解释成语“伐毛换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伐毛换髓: 拼音:fá máo huàn suǐ成语简拼:fmhs注音:ㄈㄚˊ ㄇㄠˊ ㄏㄨㄢˋ ㄙㄨㄟ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233173824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脱胎换骨、伐毛洗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改变面貌 成语解释: 削去旧的毛发,换去旧的骨髓。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。 成语出处: 明·梅鼎祚《昆仑奴》第四折:“你

解释成语“鸡肤鹤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鸡肤鹤发: 拼音:jī fū hè fā成语简拼:jfhf注音:ㄐㄧ ㄈㄨ ㄏㄜˋ ㄈㄚˋ发音:(\"xxzl.com.4072032385527\"); 成语繁体:鶏膚鶴發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鸡皮鹤发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衰老。 成语解释: 皮肤起皱,头发变白。形容衰老。形容老年人皮肤皱、头发白。 成语出处: 北周·庾信

解释成语“炙肤皲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炙肤皲足: 拼音:zhì fū jūn zú成语简拼:zfjz注音:ㄓㄧˋ ㄈㄨ ㄐㄩㄣ ㄗㄨ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318185669\"); 成语繁体:炙膚皸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皮肤晒焦,足部冻裂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。 成语出处: 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,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。”

解释成语“怨入骨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怨入骨髓: 拼音:yuàn rù gǔ suǐ成语简拼:yrgs注音:ㄧㄨㄢˋ ㄖㄨˋ ㄍㄨˇ ㄙㄨㄟ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8386701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恨之入骨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怨恨 成语解释: 恨到骨头里。形容怨恨到极点。 成语出处: 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文公夫人,秦女也,为秦三囚将请

解释成语“病入骨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病入骨髓: 拼音:bìng rù gǔ suǐ成语简拼:brgs发音:(\"xxzl.com.4080403087015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病入膏肓反义词:手到病除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事物或人 成语解释: 病到骨头里。形容病势严重,无法医治。也比喻事态严重,无法挽救。 成语出处: 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

解释成语“肤如凝脂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肤如凝脂: 拼音:fū rú níng zhī成语简拼:frnz发音:(\"xxzl.com.4080406237255\"); 成语繁体:膚如聹脂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女性 成语解释: 皮肤像凝固的油脂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。 成语出处: 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: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。” 成语例子: 周作人《中年》:“

解释成语“剥肤之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剥肤之痛: 拼音:bō fū zhī tòng成语简拼:bfzt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63811757\"); 成语繁体:剥膚之痛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切肤之痛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同“切肤之痛” 成语解释: 剥:剥去。肤:皮肤。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。 成语出处: 《周易 剥》:“剥床以肤,凶。” 成语例子: 我不想再有

解释成语“敲脂吸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敲脂吸髓: 拼音:qiāo zhī xī suǐ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敲骨吸髓、敲膏吸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残酷剥削 成语解释: 脂:油脂。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成语出处: 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24回:“便可饶了那些助饷的百姓,偏要献勤解到金营,敲脂吸髓,竭尽无余。”英语翻译:suck somebody to the v

解释成语“剥肤锥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剥肤锥髓: 拼音:bō fū zhuī suǐ成语繁体:剥膚錐髓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剥肤椎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残酷敲诈 成语解释: 剥:剥去;肤:皮肤;锥:敲打。剥人皮肤,敲人骨髓。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成语出处: 宋·司马光《遗留物第二札子》:“我辈剥肤锥髓,以供赋敛,而浩浩入群臣之家,如泥沙不惜,其心安得?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剥” 的基本

解释成语“鹤骨鸡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鹤骨鸡肤: 拼音:hè gǔ jī fū成语简拼:hgjf注音:ㄏㄜˋ ㄍㄨˇ ㄐㄧ ㄈㄨ发音:(\"xxzl.com.4072027015351\"); 成语繁体:鶴骨鶏膚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老年人 成语解释: 伶仃瘦骨,多皱的皮肤。形容年老。 成语出处: 宋·王炎《病中书怀》诗:“鹤骨鸡肤不耐寒,那堪癣疥更斑烂。

解释成语“敲骨剥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敲骨剥髓: 拼音:qiāo gǔ bāo suǐ成语简拼:qgbs注音:ㄑㄧㄠ ㄍㄨˇ ㄅㄠ ㄙㄨㄟ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7304616050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敲骨吸髓、敲骨榨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残酷剥削 成语解释: 犹敲骨吸髓。 成语出处: 《封神演义》第二九回:“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,蛊

解释成语“恨入心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恨入心髓: 拼音:hèn rù xīn suǐ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恨入骨髓、恨之入骨、恨之切骨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对人痛恨到极点 成语解释: 恨:怨恨。形容对人痛恨到极点 成语出处: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西北水田》:“是后中原士夫,深为子孙忧,恨入心髓,牢不可破。”英语翻译:hate somebody\'s guts 成语分字

解释成语“深入骨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深入骨髓: 拼音:shēn rù gǔ suǐ成语简拼:srgs注音:ㄕㄣ ㄖㄨˋ ㄍㄨˇ ㄙㄨㄟˇ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。 成语出处: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回:“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,见丘岳重伤,恨梁山泊深入骨髓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深” 的基本字义: 从表面到底或

解释成语“肤粟股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肤粟股栗: 拼音:fū sù gǔ lì成语简拼:fsgl注音:ㄈㄨ ㄙㄨˋ ㄍㄨˇ ㄌㄧ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236423905\"); 成语繁体:膚粟股栗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恐惧时 成语解释: 皮肤上起疙瘩,大腿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 成语出处: 梁启超《新民说·论私德》:“夫至以行恶为荣,则洪水猛兽,足喻斯

解释成语“身无完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身无完肤: 拼音:shēn wú wán fū成语简拼:swwf注音:ㄕㄣ ㄨˊ ㄨㄢˊ ㄈㄨ成语繁体:身無完膚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体无完肤反义词:完好无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被打或驳斥等 成语解释: ①《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》“子忠与艾俱死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师纂亦与艾俱死……死之日体无完皮。”后以“身无完肤”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