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伯仁由我而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伯仁由我而死: 拼音: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分句;指对别人的死感到内疚 成语解释: 伯仁:晋代周颙的字。指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 成语出处: 《晋书·周颙传》:“吾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” 成语例子: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灯火楼台》:“则‘我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’,会一辈子歉疚在心,日子还过得下去

解释成语“中原板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中原板荡: 拼音:zhōng yuán bǎn dàng成语繁体:中原板蕩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中原:指我国中部,泛指天下;板荡:《诗经》篇名,指周厉王荒淫无道。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成语出处: 宋·岳飞《五岳祠盟题记》:“自中原板荡,夷狄交侵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中” 的基本字义: 和四方、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

解释成语“原隰衍沃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原隰衍沃: 拼音:yuán xí yǎn wò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原隰:广平低湿的地方;衍沃:土地平坦而肥美。平坦低湿而肥美的土地 成语出处: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原” 的基本字义: 最初的,开始的:~本。~告。~稿。~籍。~理。~料。~色。~始。~著。

解释成语“福由心造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福由心造: 拼音:fú yóu xīn zào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造:造就。指心地好,能行善,就能得到幸福 成语出处: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9回:“绍闻忽然想起,此厅当日俱是猥亵之语,与今日相较,天渊相悬,云泥迥隔,可见地因人灵,福由心造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福” 的基本字义: 一切顺利

解释成语“兴不由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兴不由己: 拼音:xìng bù yóu jǐ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情不自禁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兴:兴致。正在兴头上难以控制 成语出处: 康濯《春种秋收》:“她姨姨倒不是个媒婆子;不过是兴不由己,有口无心地张嘴搭话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兴” 的基本字义: 举办,发动:~办。~工。~学。~建。~叹(发出感叹声

解释成语“病由口入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病由口入: 拼音:bìng yóu kǒu rù成语简拼:bykr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6496576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病从口入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劝诫注意饮食卫生 成语解释: 见“病从口入”。 成语出处: 《云笈七签》卷三五:“病由口入,节宣方也;生劳败静,养道性也。”英语翻译:Diseases e

解释成语“言不由衷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言不由衷: 拼音:yán bù yóu zhōng成语简拼:ybyz注音:ㄧㄢˊ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ㄙ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2376319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言行不一、口是心非、口蜜腹剑反义词:由衷之言、言之有信、出自肺腑 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从内心发

解释成语“心不由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心不由主: 拼音:xīn bù yóu zhǔ成语简拼:xbyz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0586200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心不由己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不由自主 成语解释: 为情感所激动,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。 成语出处: 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 张协贫女团圆》:“张协本意无心娶你,在穷途身自不由己。

解释成语“心不由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心不由己: 拼音:xīn bù yóu jǐ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心不由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不由自主 成语解释: 不出于自己的本意 成语出处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那彩霞之母,满心纵不愿意,见凤姐自和她说,何等体面,便心不由己的满口应了出去。” 成语例子: 我一时心不由己,便答应了下来英语翻译:be unab

解释成语“不禁不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不禁不由: 拼音:bù jīn bù yóu成语简拼:bjby注音:ㄅㄨˋ ㄐㄧㄣ ㄅㄨˋ ㄧㄡˊ发音:(\"xxzl.com.4071955124332\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情不自禁、不由自主 成语用法: 作状语;指不能自控 成语解释: 指不由自主。 成语出处: 《儿妇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,不必等人盘

解释成语“自由自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自由自在: 拼音:zì yóu zì zài成语简拼:zyzz注音:ㄗㄧˋ ㄧㄡˊ ㄗㄧˋ ㄗㄞˋ发音:(\"xxzl.com.4071834011210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无拘无束反义词:身不由己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形容没有拘束;十分安闲舒适。 成语出处: 唐 释慧能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顿浙品

解释成语“逐末舍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逐末舍本: 拼音:zhú mò shě běn成语简拼:zmsb注音:ㄓㄨˊ ㄇㄛˋ ㄕㄜˇ ㄅㄣ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319105738\"); 成语繁体:逐末捨本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逐末弃本、舍本逐末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追求细枝末节,舍弃事物根本的、主要的部分。 成语出处: 《隋书·礼仪志四》:“长吏

解释成语“肤浅末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肤浅末学: 拼音:fū qiǎn mò xué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末学肤受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学识浅薄 成语解释: 肤浅:浅薄;末学:学无根底。指学识浅薄 成语出处: 晋·范宁《春秋梁传集解序》:“释《谷梁传》者,虽近十家,皆肤浅末学,不经师匠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肤” 的基本字义: 肉体表面的皮:皮~。肌~。切~之痛。体无

解释成语“原宥海涵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原宥海涵: 拼音:yuán yòu hǎi hán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反义词:不可饶恕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宥:赦罪;原宥:原情赦罪;海涵:像大海一样气量大。原情赦罪,宽容包涵 成语出处: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大司农刘佑、迁尉冯琨、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,为之抵罪。蕃因朝会,固理膺等,请加原宥,升之爵任。” 成语分

解释成语“终始弗渝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终始弗渝: 拼音:zhōng shǐ fú yú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终始不渝、终身不渝、始终不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渝:变。自始自终一直不变 成语出处: 《新唐书·魏征传》:“俭约朴素,终始弗渝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终” 的基本字义: 末了(liǎo ),完了(liǎo),与始相对:年~。~场(末了一场)。~极。~

解释成语“始终不渝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始终不渝: 拼音:shǐ zhōng bù yú成语简拼:szby注音:ㄕㄧˇ ㄓㄨㄙ ㄅㄨˋ ㄧㄩ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5441010929\"); 成语繁体:始終不渝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一如既往反义词:翻云覆雨、见异思迁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渝:变。自始至终一直不变。指守信用。

解释成语“听天由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听天由命: 拼音:tīng tiān yóu mìng成语简拼:ttym注音:ㄊㄧㄥ ㄊㄧㄢ ㄧㄡˊ ㄇㄧㄥˋ发音:(\"xxzl.com.4071850591863\"); 成语繁体:聽天由命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听其自然、听之任之反义词:改天换地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;不作主观努

解释成语“虎体原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虎体原斑: 拼音:hǔ tǐ yuán bān注音:ㄏㄨˇ ㄊㄧˇ ㄧㄨㄢˊ ㄅㄢ成语繁体:虎軆原斑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虎体鹓斑、虎体元斑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虎体:像老虎勇猛的身体;斑:杂色花纹或斑点。比喻朝廷大官 成语出处: 元·无名氏《雁门关》第二折:“花根本艳,虎体原斑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虎” 的基本字义: 哺乳

解释成语“燎原之火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燎原之火: 拼音:liáo yuán zhī huǒ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;指新生的势力 成语解释: 燎原:火烧原野。大火。比喻气势壮大的群众运动 成语出处: 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 成语例子: 《隋书·高祖纪上》:“拯大川之溺,扑燎原之火。”英语翻译:raging fl

解释成语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: 拼音:xīng xīng zhī huǒ,kě yǐ liáo yuán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星火燎原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新生事物 成语解释: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。比喻开始时微小,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成语出处: 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张鸿《续孽海花》第57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