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肤浅末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肤浅末学:

拼音:fū qiǎn mò xué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末学肤受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指学识浅薄

成语解释:

肤浅:浅薄;末学:学无根底。指学识浅薄

成语出处:

晋·范宁《春秋梁传集解序》:“释《谷梁传》者,虽近十家,皆肤浅末学,不经师匠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肤” 的基本字义:

肉体表面的皮:皮~。肌~。切~之痛。体无完~。 表面的,浅薄的:~浅。~泛。 大:“薄伐猃狁,以奏~公”(“肤公”即“大功”)。
含有

“肤” 的成语:

身体发肤
肤皮潦草
陈言肤词
鹤骨鸡肤
鸡肤鹤发
柔肤弱体
肤见谫识
肤浅末学
剥肤锤髓
雪肤花貌
剥肤椎髓
附肤落毛
末学肤受
肤粟股栗
浃髓沦肤
铭肤镂骨
山肤水豢
炙肤皲足
椎肤剥髓
椎肤剥体

“浅” 的基本字义:

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,与深相对:深~。~滩。~海。屋子进深~。 不久,时间短:年代~。 程度不深的:这篇文章很~。~薄。~尝。~见。~近。~陋。 颜色淡薄:~红。~淡。
含有

“浅” 的成语:

德薄望浅
浅见寡识
浅斟低酌
没深没浅
学浅才疏
深入浅出
浅见寡闻
轻虑浅谋
才疏学浅
低吟浅唱
才蔽识浅
单见浅闻
德浅行薄
凡才浅识
学疏才浅
才疏识浅
分浅缘薄
浅希近求
浅闻小见
浅见薄识

“末” 的基本字义:

尖端,梢:~梢。~端。秋毫之~(毫毛尖端)。 最后,终了:~了(liǎo )。~尾。~日。~代。穷途~路。 非根本的,次要的,差一等的:~业。~技。舍本逐~。 碎屑:~子。碎~。 传统戏剧角色名,一般扮演中年
含有

“末” 的成语:

晚生末学
本盛末荣
始末原由
务本抑末
本末源流
背本就末
细枝末节
细微末节
舍本逐末
舍本求末
穷途末路
繁文末节
本同末异
背本趋末
崇本抑末
雕虫末伎
雕虫末技
降本流末
末节细行
末路穷途

“学” 的基本字义:

效法,钻研知识,获得知识,读书:~生。~徒。~习。~业。~友。~者。~阀。~制。~历。~步邯郸(讥讽人只知模仿,不善于学而无成就,亦作“邯郸学步”)。 传授知识的地方:~校(简称“学”或校)。~院。~
含有

“学” 的成语:

力学笃行
诠才末学
通儒硕学
效颦学步
幼学壮行
困勉下学
学优才赡
学问思辨
种学织文
种学绩文
家言邪学
淫学流说
婢学夫人
学问无止境
学业有成
鹦鹉学舌
学识渊博
学海无涯
学无止境
学富五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