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足音跫然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足音跫然: 拼音:zú yīn qióng rán成语简拼:zyqr发音:(\"xxzl.com.4080429468299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跫然足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难得的来客 成语解释: 跫:脚步声。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,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。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。 成语出处: 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逃虚空者,藜藋柱乎鼪

解释成语“泮林革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泮林革音: 拼音:pàn lín gé yīn成语简拼:plgy注音:ㄆㄢˋ ㄌㄧㄣˊ ㄍㄜˊ ㄧㄣ发音:(\"xxzl.com.40806382313892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环境改变人 成语解释: 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,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”郑玄笺:“言鸮恒恶鸣,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,食其桑黮。为此之故,

解释成语“哓哓不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哓哓不休: 拼音:xiāo xiāo bù xiū成语简拼:xxbx发音:(\"xxzl.com.40807404516506\"); 成语繁体:嘵嘵不休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喋喋不休反义词:干脆利索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指争吵不停 成语解释: 哓哓:争辩声;休:停止,完。形容争辩个没完。 成语出处: 唐·韩愈《重答张籍书》:“择其可语

解释成语“八音遏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八音遏密: 拼音:bā yīn è mì成语简拼:byem注音:ㄅㄚ ㄧㄣ ㄜˋ ㄇㄧ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422287804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遏密八音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谓语;指国家元首去世 成语解释: 八音:古代对乐器的统称;遏:阻止;遏密: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。各种乐器停止演奏。指国家元首去世 成语出处: 《尚书 舜曲

解释成语“亡国之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亡国之音: 拼音:wáng guó zhī yīn成语简拼:wgzy注音:ㄨㄤˊ ㄍㄨㄛˊ ㄓㄧ ㄧㄣ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35311581\"); 成语繁体:亡國之音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靡靡之音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

解释成语“北鄙之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北鄙之音: 拼音:bēi bǐ zhī yīn成语简拼:bbzy注音:ㄅㄟˇ ㄅㄧˇ ㄓㄧ ㄧㄣ发音:(\"xxzl.com.40806354713705\"); 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北鄙之声、靡靡之音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;指亡国的音乐 成语解释: 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 成语出处: 《史记 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

解释成语“桑间之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桑间之音: 拼音:sāng jiān zhī yīn成语简拼:sjzy注音:ㄙㄤ ㄐㄧㄢ ㄓㄧ ㄧㄣ成语繁体:桑閒之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桑间濮上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指淫靡的音乐。 成语出处: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世浊则礼烦而乐淫,郑卫之声,桑间之音,此乱国之所好,衰德之所说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桑”

解释成语“正始之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正始之音: 拼音:zhèng shǐ zhī yīn成语简拼:zszy注音:ㄓㄥˋ ㄕㄧˇ ㄓㄧ ㄧㄣ发音:(\"xxzl.com.40806433414245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。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。当时以何晏、王弼为首,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,谈玄析理,放达不羁;名土风流,盛于洛下,

解释成语“弦外遗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弦外遗音: 拼音:xián wài yí yīn注音:ㄒㄧㄢˊ ㄨㄞˋ ㄧˊ ㄧㄣ成语繁体:絃外遺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弦外有音、言外之意、弦外之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等 成语解释: 弦: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、铜丝或钢丝。言外之意。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、没有明说的意思 成语出处: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清庙之瑟,朱弦而疏越,一倡而

解释成语“濮上之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濮上之音: 拼音:pú shàng zhī yīn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靡靡之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不好的音乐 成语解释: 濮上:古地名。靡靡之音 成语出处: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乐书》:“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,先闻此声者国削。” 成语例子: 请不要沉湎于这濮上之音成语故事:春秋末年,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。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,席间涓乐师把

解释成语“音稀信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音稀信杳: 拼音:yīn xī xìn yǎo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杳无音信反义词:音问相继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杳:深远,无影无声。音信一点也得不到 成语出处: 元·无名氏《字字锦》曲:“想杀人也天,盼杀人也天,短命冤家,音稀信杳,莫不误约盟言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音” 的基本字义: 声,亦特指有节奏的声

解释成语“繁音促节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繁音促节: 拼音:fán yīn cù jié注音:ㄈㄢˊ ㄧㄣ ㄘㄨˋ ㄐㄧㄝ ˊ成语繁体:繁音促節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繁弦急管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音乐等 成语解释: 繁:杂;促:急迫,急促。繁密的音调,急促的节奏 成语出处: 清·沈德潜《说诗晬语》上卷:“乐府之妙,全在繁音促节,其来于于,其去徐徐。” 成语例子:

解释成语“知音识趣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音识趣: 拼音:zhī yīn shí qù注音:ㄓㄧ ㄧㄣ ㄕㄧˊ ㄑㄩˋ成语繁体:知音識趣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知情识趣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交往等 成语解释: 趣:情趣。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、意趣相投 成语出处: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,知音识趣的朋友,怎没一个来锲倸你一锲倸?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知”

解释成语“咬音咂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咬音咂字: 拼音:yǎo yīn zā zì成语简拼:yyzz注音:ㄧㄠˇ ㄧㄣ ㄗㄚ ㄗㄧˋ发音:(\"xxzl.com.407231138565\"); 成语繁体:齩音咂字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 成语解释: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,郑重其事。 成语出处: 萧乾《栗子·皈依》:“‘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,对

解释成语“郑卫之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郑卫之音: 拼音:zhèng wèi zhī yīn成语简拼:zwzy注音:ㄓㄥˋ ㄨㄟˋ ㄓㄧ ㄧㄣ发音:(\"xxzl.com.40806350713655\"); 成语繁体:鄭衛之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郑卫之曲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淫乐 成语解释: 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 成语出处: 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

解释成语“正声雅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正声雅音: 拼音:zhèng shēng yǎ yīn成语简拼:zsyy发音:(\"xxzl.com.4080323476081\"); 成语繁体:正聲雅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纯正优雅的音乐。 成语出处: 唐 皮日休《通玄子栖宾亭记》:“其正声雅音,笙师之吹竽,邠人之鼓籥,不能过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正” 的基

解释成语“清音幽韵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清音幽韵: 拼音:qīng yīn yōu yùn成语简拼:qyyy发音:(\"xxzl.com.4071949554142\"); 成语繁体:清音幽韻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文章等 成语解释: 比喻文章造诣极深。 成语出处: 宋·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其清音幽韵,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。” 成语例子: 我也想写出清音

解释成语“鹿死不择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鹿死不择音: 拼音:lù sǐ bù zé yīn成语简拼:lsby注音:ㄌㄨˋ ㄙㄧˇ ㄅㄨˋ ㄗㄜˊ ㄧㄣ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454029140\"); 成语繁体:鹿死不擇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鹿死不择荫 成语用法: 复句式;作宾语;比喻只求安身,不择地方 成语解释: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,并不选择地方。 成语出处: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

解释成语“遗音余韵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遗音余韵: 拼音:yí yīn yú yùn成语简拼:wyyy注音:ㄧˊ ㄧㄣ ㄧㄩˊ ㄧㄨㄣ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323406072\"); 成语繁体:遺音余韻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。形容作品美妙。 成语出处: 《宣和书谱 皇象》:“则又见其遗音余韵,得之于笔墨外也。” 成语分

解释成语“聆音察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聆音察理: 拼音:líng yīn chá lǐ成语简拼:lycl注音:ㄌㄧㄥˊ ㄧㄣ ㄔㄚˊ ㄌㄧˇ发音:(\"xxzl.com.4071941523792\"); 成语繁体:聆音詧理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观颜察色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。指善于分析 成语出处: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