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正始之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7热度
- 0评论


正始之音:
拼音:zhèng shǐ zhī yīn
成语简拼:zszy
注音:ㄓㄥˋ ㄕㄧˇ ㄓㄧ ㄧㄣ
发音:("xxzl.com.40806433414245");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①指魏晋玄谈风气。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。当时以何晏、王弼为首,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,谈玄析理,放达不羁;名土风流,盛于洛下,世称“正始之音”。②指纯正的乐声。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,此子复玉振于江表,微言之绪,绝而复续。不意永嘉之末,复闻正始之音。”
成语例子:
正始之音其若何,朱弦疏越清庙歌。一弹一唱再三叹,曲淡节稀声不多。融融曳曳召元气,听之不觉心平和。(唐·白居易《五弦弹》诗)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正” 的基本字义:
不偏斜,与歪相对:~午。~中(zhōng )。~襟危坐。 合于法则的:~当(dāng)。~派。~楷。~规。~大光明。~言厉色。拨乱反~。 合于道理的:~道。~确。~义。~气。 恰好:~好。~中(zhōng )下怀。
含有
“正” 的成语:
量凿正枘
守正不挠
正本澄源
正大堂煌
正法直度
正冠纳履
正己守道
正容亢色
正色直绳
正视绳行
正言厉颜
直言正谏
正色危言
正身率下
正身明法
正声雅音
正言直谏
正直无邪
中正无邪
中正无私
“始” 的基本字义:
起头,最初,与终相对:开~。~终。~祖。~创。周而复~。 才,刚才:方~。~悟(才觉悟到)。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~干。
含有
“始” 的成语:
始终一贯
始末原由
自始至终
有始有终
无始无终
有始无终
善始善终
全始全终
谨始虑终
谨终慎始
慎终承始
始末缘由
敕始毖终
报本反始
敬终慎始
谨本详始
善始令终
有始有卒
原始反终
原始见终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音” 的基本字义:
声,亦特指有节奏的声:声~。~乐(yuè)。~律。~色。~量。~区。~韵。~像。~容(声音、容貌)。弦外之~。 信息,消息:~信。佳~。~讯。
含有
“音” 的成语:
音容笑貌
余音袅袅
声音笑貌
聆音察理
清音幽韵
五音六律
金口玉音
鸾音鹤信
同音共律
咬音咂字
音稀信杳
笑貌声音
繁音促节
异口同音
哓音瘏口
遗音余韵
正声雅音
下里巴音
甘酒嗜音
佛旨纶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