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承先启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承先启后: 拼音:chéng xiān qǐ hòu成语简拼:cxqh注音:ㄔㄥˊ ㄒㄧㄢ ㄑㄧˇ ㄏㄡˋ发音:(\"xxzl.com.4071931093368\"); 成语繁体:承先啓后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承前启后、承上启下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继承前代的,启发后代的。 成语出处: 清 王昶《湖海诗传 尹

解释成语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: 拼音: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,wài yù qí wǔ成语简拼:xdxw发音:(\"xxzl.com.4080454439176\"); 成语繁体:兄弟鬩于墙,外御其侮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阋墙御侮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分句;形容兄弟 成语解释: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

解释成语“光前启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光前启后: 拼音:guāng qián qǐ hòu成语简拼:gqqh注音:ㄍㄨㄤ ㄑㄧㄢˊ ㄑㄧˇ ㄏㄡˋ发音:(\"xxzl.com.4072023155251\"); 成语繁体:光前啓后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光前裕后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宾语;形容人功业伟大 成语解释: 犹光前裕后。 成语出处: 明·王九思《绣停针·寿康对山太史》套曲:

解释成语“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: 拼音:xiōng dì xì qiáng,wài yù qí wǔ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兄弟间 成语解释: 阋:争吵;墙:门屏;御:抵御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一致对外 成语出处: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0回:“兄弟

解释成语“振聋启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振聋启聩: 拼音:zhèn lóng qǐ kuì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振聋发聩、启聩振聋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力量大 成语解释: 聩:耳聋。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指力量强大 成语出处: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六章:“创办一个《民心日报》,想在舆论方面,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。”英语翻译:aw

解释成语“阋墙御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阋墙御侮: 拼音:xì qiáng yù wǔ成语简拼:xqyw发音:(\"xxzl.com.4071844551612\"); 成语繁体:鬩墙御侮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兄弟 成语解释: 阋:争吵;阋墙:兄弟相争于内;御侮:抵御外敌。比喻虽有内部争吵,仍能一致对外。 成语出处: 《诗经·小雅·棠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

解释成语“折冲御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折冲御侮: 拼音:shé chōng yù wǔ成语简拼:scyw注音:ㄓㄜˊ ㄔㄨㄙ ㄧㄩˋ ㄨˇ成语繁体:摺衝御侮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语本《诗 大雅 绵》:“予曰有御侮”毛传:“武臣折冲曰御侮。”后用以谓抗击敌人。 成语出处: 语本《诗·大雅·绵》:“予曰有御侮”毛传:“武臣折冲曰御侮。” 成语例子: 参赞

解释成语“元戎启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元戎启行: 拼音:yuán róng qǐ xíng成语简拼:yrqx注音:ㄧㄨㄢˊ ㄖㄨㄙˊ ㄑㄧˇ ㄒㄧㄥ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433468574\"); 成语繁体:元戎啓行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反义词:班师回朝、凯旋而归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谓大军出发。语本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:“元戎十乘,以先启行。”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承前启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承前启后: 拼音:chéng qián qǐ hòu成语简拼:cqqh注音:ㄔㄥˊ ㄑㄧㄢˊ ㄑㄧˇ ㄏㄡˋ发音:(\"xxzl.com.4071931133371\"); 成语繁体:承前啓后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承上启下、继往开来反义词:空前绝后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定语;指连接前后的桥梁作用 成语解释: 承:承接;启:开创、开始。承接前

解释成语“发蒙启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发蒙启蔽: 拼音:fā méng qǐ bì注音:ㄈㄚ ㄇㄥ ㄑㄧˇ ㄅㄧˋ成语繁体:發蒙啓蔽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发蒙启滞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教师等 成语解释: 发蒙:启发蒙昧;蔽:蒙蔽。启发蒙昧 成语出处: 明·李贽《答李见罗先生书》:“发蒙启蔽,时或未省,而退实沉思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发” 的基本字义: 交付,送出:

解释成语“绳先启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绳先启后: 拼音:shéng xiān qǐ hòu注音:ㄕㄥˊ ㄒㄧㄢ ㄑㄧˇ ㄏㄡˋ成语繁体:繩先啓后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承先启后 成语用法: 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绳:继承,继续;启:开创,引出。继承前人的,开创今后的 成语出处: 宋·岳飞《题许虎侯像》:“至德显忠,绳先启后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绳” 的基本字义: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

解释成语“黜昏启圣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黜昏启圣: 拼音:chù hūn qǐ shèng成语简拼:chqs注音:ㄔㄨˋ ㄏㄨㄣ ㄑㄧˇ ㄕㄥˋ发音:(\"xxzl.com.4072000014532\"); 成语繁体:黜昬啓聖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贬退昏庸,开启圣明。 成语出处: 《南史·谢灵运传论》:“谢晦以佐命之功,当顾托之重,殷忧

解释成语“难于启齿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难于启齿: 拼音:nán yǐ qǐ chǐ成语繁体:難于啓齒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难以启齿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难言之隐 成语解释: 启齿:开口。话很难说出口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2回:“欲告庆父,而难于启齿,乃于门外号啕大哭。” 成语例子: 我难于启齿,就只好放弃了英语翻译:have a bone in o

解释成语“发蒙启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发蒙启滞: 拼音:fā méng qǐ zhì注音:ㄈㄚ ㄇㄥ ㄑㄧˇ ㄓㄧˋ成语繁体:發蒙啓滯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发蒙启蔽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教师等 成语解释: 发蒙:启发蒙昧;滞:不流通。启发蒙昧,打通阻塞 成语出处: 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古之建国,教学为先,弘风训世,莫当于此,发蒙启滞,咸必之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

解释成语“启聩振聋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启聩振聋: 拼音:qǐ kuì zhèn lóng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振聋发聩、振聋启聩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力量大 成语解释: 聩:耳聋。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指力量强大 成语出处: 清·邓显鹤《邹君墓志铭》:“居德善俗,启聩振聋,儒者之效,匪徒言说。” 成语例子: 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启聩振聋的工作英语

解释成语“狡焉思启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狡焉思启: 拼音:jiǎo yān sī qǐ成语简拼:jysq注音:ㄐㄧㄠˇ ㄧㄢ ㄙㄧ ㄑㄧ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5173210243\"); 成语繁体:狡焉思啓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狡焉思逞、狡焉思肆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,何国蔑有?”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。

解释成语“款启寡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款启寡闻: 拼音:kuǎn qǐ guǎ wén成语繁体:欵啓寡聞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款学寡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学问浅、见识少 成语解释: 款启:见识狭小。形容学问浅、见闻寡陋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达生》:“今休,款启寡闻之民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款” 的基本字义: 诚恳:~留。~曲(qū)(殷勤的心意)。~待。~洽(亲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