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: 拼音:chéng xìng ér lái,bài xìng ér fǎn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做事 成语解释: 兴:兴致,兴趣。趁着兴致来到,结果很扫兴地回去 成语出处: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9回:“霁云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,怏怏的带马出城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石

解释成语“一蹴而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蹴而得: 拼音:yī cù ér dé成语简拼:yced注音:ㄧ ㄘㄨˋ ㄦˊ ㄉㄜ发音:(\"xxzl.com.40806080212563\"); 成语繁体:一蹵而得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一蹴而就、一蹴可就、一蹴而成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一下子就成功 成语解释: 见“一蹴而就”。 成语出处: 茅盾《路》十二:“现在,他们认

解释成语“挂冠而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挂冠而去: 拼音:guà guān ér qù成语繁体:掛冠而去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辞官归隐反义词:东山再起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弃官 成语解释: 冠:官帽。指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: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逢萌传》:“时王莽杀其子宇,萌谓友人曰:‘三纲绝矣!不去,祸将及人。’即解冠挂东都城门,归,将家属浮海,客于辽东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

解释成语“行而世为天下法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行而世为天下法: 拼音:xíng ér shì wèi tiān xià fǎ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行:所作所为;法:效法。言行要谨慎,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 成语出处: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是故君子,动而世为天下道,行而世为天下法,言而世为天下则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行” 的基本字义: 走:

解释成语“一览而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览而尽: 拼音:yī lǎn ér jìn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一览无遗、一览无余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一看就全都看到了 成语出处: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江左地促,不如中国,若使阡陌条畅,则一览而尽,故纡余委曲,若不可测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周清原《西湖二集》:“自南渡以来,建宫殿于凤凰山

解释成语“一饮而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饮而尽: 拼音:yī yǐn ér jìn成语繁体:一飲而儘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一干而尽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指喝酒 成语解释: 饮:喝。一口气就喝完了。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鸨儿只道他敬客,却自家一饮而尽。” 成语例子: 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他像一个英雄人物一样昂着头,敞开衣襟,端起酒杯,

解释成语“说说而已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说说而已: 拼音:shuō shuō ér yǐ成语简拼:ssey注音:ㄕㄨㄛ ㄕㄨㄛ ㄦˊ ㄧ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7422916616\"); 成语繁体:説説而已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空谈阔论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空谈 成语解释: 非实质性的事物,空谈,闲谈 成语出处: 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二回:“但是僚友必要耻笑

解释成语“垂涕而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垂涕而道: 拼音:chuí tì ér dào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悲伤时 成语解释: 涕:眼泪,鼻涕;道:讲。流着眼泪说话。形容十分沉痛地恳切陈词 成语出处: 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》第二章:“他们垂涕而道,能这样安有不愿之理?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垂” 的基本字义: 东西一头挂下:~杨柳。~钓。~直。~线。~手(a.表示

解释成语“易地而处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易地而处: 拼音:yì dì ér chǔ成语简拼:ydec发音:(\"xxzl.com.40805485311239\"); 成语繁体:易地而處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设身处地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;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成语解释: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。比喻为对方想一想。 成语出处: 三国 魏 曹髦《少康、汉高祖论》:“社稷几倾,若与少康易地

解释成语“铩羽而归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铩羽而归: 拼音:shā yǔ ér guī成语简拼:syeg成语繁体:鎩羽而歸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反义词:得胜回朝、凯旋而归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指不得志而回来 成语解释: 铩羽:羽毛摧落,比喻失败或不得志。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。 成语出处: 南朝宋·鲍照《拜侍郎上疏》:“铩羽暴鳞,复见翻跃。” 成语例子: 这一批被斩了魔爪,“铩羽而归”,另一批又破门出来

解释成语“同舟而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同舟而济: 拼音:tóng zhōu ér jì成语繁体:同舟而濟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同舟共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齐心协力 成语解释: 济:渡水。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。比喻团结互助,同心协力,战胜困难 成语出处: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。遇风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。” 成语例子: 汉·朱穆《复奏记梁冀》:“夫

解释成语“易子而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易子而食: 拼音:yì zǐ ér shí成语简拼:yzes注音:ㄧˋ ㄗㄧˇ ㄦˊ ㄕㄧ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00911324\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析骸以爨、析骸易子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灾后的惨状 成语解释: 子:指儿女。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,城内粮尽,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。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

解释成语“扫兴而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扫兴而回: 拼音:sǎo xìng ér huí成语繁体:掃興而迴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扫兴而归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失望 成语解释: 扫兴:指情绪低落。指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情绪低落 成语出处: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旅寄》:“早是暮冬,不提防岭北风严,感了寒疾,又无扫兴而回之理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8回:“

解释成语“一挥而成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挥而成: 拼音:yī huī ér chéng成语简拼:yhec注音:ㄧ ㄏㄨㄟ ㄦˊ ㄔㄥ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11911405\"); 成语繁体:一揮而成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一挥而就反义词:千锤百炼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写文章、画画等 成语解释: 挥:挥笔;成:成功。一动笔就写成了。形容写字、写文章、画画

解释成语“满车而归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满车而归: 拼音:mǎn chē ér guī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满载而归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收获大 成语解释: 满:满满地;归:返回。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。形容收获极丰富 成语出处: 明·李贽《又与焦弱侯》:“然林汝宁向者三任,彼无一任不往,往必满载而归,兹尚未厌足,如饿狗思想隔日屎,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

解释成语“群而不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群而不党: 拼音:qún ér bù dǎng成语简拼:qebd注音:ㄑㄩㄣˊ ㄦˊ ㄅㄨˋ ㄉㄤ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6320513468\"); 成语繁体:羣而不黨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反义词:结党营私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结私党 成语解释: 群:合群。与众合群,不结私党。 成语出处: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 成

解释成语“择木而处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择木而处: 拼音:zé mù ér chǔ成语繁体:擇木而處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择木而栖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处:居。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。比喻选择贤君明主,为其效命 成语出处: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鸟则择木,木岂能择鸟?” 成语例子: 汉·崔瑗《东观箴》:“是以明哲先识,择木而处,夏终殷挚,周聃晋黍,

解释成语“扶摇而上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扶摇而上: 拼音:fú yáo ér shàng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扶摇直上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职位、地位等 成语解释: 扶摇: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。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成语例子: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6回:“须臾

解释成语“同日而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同日而语: 拼音:tóng rì ér yǔ成语简拼:trey注音:ㄊㄨㄙˊ ㄖㄧˋ ㄦˊ ㄧㄩ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54711700\"); 成语繁体:同日而語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混为一谈、相提并论反义词:分门别类、较短论长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否定句 成语解释: 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

解释成语“赴东海而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赴东海而死: 拼音:fù dōng hǎi ér sǐ成语繁体:赴東海而死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人的决心 成语解释: 赴:往,去。跳进东海淹死。形容决心很大 成语出处: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彼则肆然而为帝,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,吾不忍为之民也。” 成语例子: 宋·胡铨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:“不然,臣有赴东海而死,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