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以肉啖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肉啖虎: 拼音:yǐ ròu dàn hǔ成语简拼:yrdh注音:ㄧˇ ㄖㄡˋ ㄉㄢˋ ㄏㄨ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6414714116\"); 成语繁体:以肉啗虎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以肉餧虎、以肉喂虎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见“以肉餧虎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李贽《史纲评要·周纪·赧王》:“以揽权要秦王,正如以肉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5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以忍为阍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忍为阍: 拼音:yǐ rěn wéi hūn成语简拼:yrwh注音:ㄧˇ ㄖㄣˇ ㄨㄟˊ ㄏㄨㄣ发音:(\"xxzl.com.40806414414112\"); 成语繁体:以忍為閽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以慎为键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用忍耐作门。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,以免招来祸患。 成语出处: 唐·刘禹锡《口兵戒》:“戒哉我口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6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以一知万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一知万: 拼音:yǐ yī zhī wàn成语简拼:yyzw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05811380\"); 成语繁体:以一知萬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见微知著 成语解释: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。 成语出处: 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以近知远,以一知万,以微知明,此之谓也。” 成语例子: 正确的学习方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3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积以为常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积以为常: 拼音:jī yǐ wéi cháng成语简拼:jywc注音:ㄐㄧ ㄧˇ ㄨㄟˊ ㄔㄤˊ发音:(\"xxzl.com.4072348051356\"); 成语繁体:积以為常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习以为常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指习惯成自然。同“习以为常”。 成语出处: 《旧唐书 张柬之传》:“今姚府所置之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5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无以复加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无以复加: 拼音:wú yǐ fù jiā成语简拼:wyfj注音:ㄨˊ ㄧˇ ㄈㄨˋ ㄐㄧㄚ发音:(\"xxzl.com.40807360316304\"); 成语繁体:無以復加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杂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登峰造极、叹为观止反义词:人外有人 成语用法: 复杂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复:再。再也不能超过。指程度达到了顶点。 成语出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4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乘虚以入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乘虚以入: 拼音:chéng xū yǐ rù成语繁体:乗虚以入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乘虚而入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军事或处事 成语解释: 乘:趁着;虚:空隙,弱点。趁着空隙或无人防范而进入 成语出处: 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》:“宋卫间郑师之在外而乘虚以入其国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魏源《例言中》:“即伪孔《传》亦乘马郑支离臆说之极弊而乘虚以入者。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6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以身作则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身作则: 拼音:yǐ shēn zuò zé成语简拼:yszz注音:ㄧˇ ㄕㄣ ㄗㄨㄛˋ ㄗㄜ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5492911281\"); 成语繁体:以身作則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言传身教、身先士卒、身体力行反义词:以身试法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3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以言举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言举人: 拼音:yǐ yán jǔ rén成语简拼:yyjr注音:ㄧˇ ㄧㄢˊ ㄐㄨˇ ㄖㄣ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6092312662\"); 成语繁体:以言舉人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。 成语出处: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[文学]议论称诵,窃商赐之辞;刺讥言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4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以言为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言为讳: 拼音:yǐ yán wéi huì成语简拼:yywh注音:ㄧˇ ㄧㄢˊ ㄨㄟˊ ㄏㄨㄟ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6092612665\"); 成语繁体:以言為諱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。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。 成语出处: 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间者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5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可以意会,不可言传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可以意会,不可言传: 拼音:kě yǐ yì huì,bù kě yán chuán成语繁体:可以意會,不可言傳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只可内心体会 成语解释: 会:领会,理解。只能心领神会,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成语出处: 清·刘大魁《论文偶记》:“凡行文多寡短长,抑扬高下,无一定之律,而有一定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6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以荷析薪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荷析薪: 拼音:yǐ hé xī xīn成语简拼:yhxx注音:ㄧˇ ㄏㄜˊ ㄒㄧ ㄒㄧㄣ发音:(\"xxzl.com.40807372916378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杂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其父析薪,其子弗克负荷。’”原谓父亲劈柴,儿子不能承受担当。后以“以荷析薪”比喻继承父业。 成语出处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4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虚左以待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虚左以待: 拼音:xū zuǒ yǐ dài成语简拼:xzyd发音:(\"xxzl.com.40807334016193\"); 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虚位以待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同“虚位以待” 成语解释: 虚:空着;左:古时以左为尊;待:等待。空着尊位恭候别人。 成语出处: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公子从车骑,虚左,自迎夷门侯生。” 成语例子: 诸贵客见公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5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以紫为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紫为朱: 拼音:yǐ zǐ wéi zhū成语简拼:yzwz注音:ㄧˇ ㄗㄧˇ ㄨㄟˊ ㄓㄨ发音:(\"xxzl.com.40806422414159\"); 成语繁体:以紫為朱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以紫乱朱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坏人 成语解释: 见“以紫乱朱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刘基《官箴中》:“俾好作恶,以紫为朱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以” 的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10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以意逆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以意逆志: 拼音:yǐ yì nì zhì成语简拼:yynz注音:ㄧˇ ㄧˋ ㄋㄧˋ ㄓㄧˋ发音:(\"xxzl.com.40806344913633\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以己度人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。 成语出处: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;以意逆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6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: 拼音:shī zhī háo lí,chà yǐ qiān lǐ成语简拼:szhlcyql注音:ㄕㄧ ㄓㄧ ㄏㄠˊ ㄌㄧˊ ,ㄔㄚˋ ㄧˇ ㄑㄧㄢ ㄌㄧˇ成语繁体:失之毫釐,差以千裏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分句;指小错误会产生大错误 成语解释: 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10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: 拼音:shī zhī háo lí,miù yǐ qiān lǐ成语简拼:szhl注音:ㄕㄧ ㄓㄧ ㄏㄠˊ ㄌㄧˊ ,ㄇㄧㄨˋ ㄧˇ ㄑㄧㄢ ㄌㄧˇ成语繁体:失之毫釐,謬以千裏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 成语用法: 复句式;作分句;指小错误会产生大错误 成语解释: 毫、厘: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。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,结果会造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6 热度 0评论
解释成语“断事以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 断事以理: 拼音:duàn shì yǐ lǐ成语繁体:斷事以理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断:判断;理:道理。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成语出处: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陈义设法,断事以理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断” 的基本字义: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:~裂。~层。~面。截~。~肠。~魂。~线风筝。 不 成语 学习资料 2025-02-03 6 热度 0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