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顿足捶胸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7热度
- 0评论


顿足捶胸:
拼音:dùn zú chuí xiōng
成语简拼:dzcx
注音:ㄉㄨㄣˋ ㄗㄨˊ ㄔㄨㄟˊ ㄒㄩㄥ
发音:("xxzl.com.4071926183168");
成语繁体:頓足搥胷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呼天抢地
反义词:手舞足蹈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
成语解释:
用脚跺地,以拳捶胸。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,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:
明·吴元泰《东游记》第七回:“只见杨子哀号哽咽,顿足捶胸,抚棺长恨,欲拔剑自刎。”
成语例子:
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11章:“一颗麦粒也没剩,痛惜得呼天唤地、顿足捶胸地嚎起来。”
英语翻译:beat one's chest and stamp one's feet in great anxiety,deep depression, or extreme sorrow
日语翻译:地団太踏んでくやしがる
其他语言:trépigner et se frapper la poitrine
成语分字解释:
“顿” 的基本字义:
很短时间的停止:停~。~宕。抑扬~挫。 忽然,立刻,一下子:~然。~即。~悟。茅塞~开。 叩,跺:~首再拜。 处理,设置:安~。整~。 疲乏:困~。劳~。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:横的两头都要~一
含有
“顿” 的成语:
摇首顿足
顿足搓手
捶胸顿脚
抑扬顿挫
顿足捶胸
顿足不前
顿口无言
搓手顿脚
捶胸顿足
顿挫抑扬
顿纲振纪
顿脚捶胸
流离颠顿
撧耳顿足
椎心顿足
椎胸顿足
椎膺顿足
指手顿脚
抚膺顿足
铿锵顿挫
“足” 的基本字义:
脚:~下(对对方的敬称)。~迹。~球。~坛。失~。高~(敬辞,称别人的学生)。举~轻重。画蛇添~。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:鼎~。碗~。 充分,够量:~月。~见。~智多谋。 完全:~以。~色。 值得,够得上:
含有
“足” 的成语:
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
败事有余,成事不足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
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
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
学然后知不足
学而后知不足
不足为外人道
九鼎不足为重
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
无所措手足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
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
貂不足,狗尾续
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
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
言之无罪,闻之足戒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
“捶” 的基本字义:
敲打:~衣。~鼓。~打。~拓。~挞。~楚(古代的杖刑)。~胸顿足。
含有
“捶” 的成语:
搔耳捶胸
捶胸跺脚
捶胸顿脚
跌脚捶胸
顿足捶胸
捶胸顿足
捶胸跌脚
捶胸跌足
顿脚捶胸
捶床捣枕
捶床拍枕
捣枕捶床
倒枕捶床
捶骨沥髓
泣血捶膺
鼓破众人捶
“胸” 的基本字义:
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,借指心里:~脯。~膛。~腔。~口。~骨。~椎。~膜。~怀(抱负、气量)。~襟(同“胸怀”)。~无点墨(指读书太少,文化水平极低)。直抒~臆。~中有数(shù)。
含有
“胸” 的成语:
搔耳捶胸
捶胸跺脚
袒胸露臂
挺胸突肚
挺胸叠肚
捶胸顿脚
昂头挺胸
跌脚捶胸
挺胸凸肚
袒胸露背
顿足捶胸
捶胸顿足
昂首挺胸
鸡胸龟背
捶胸跌脚
捶胸跌足
槌胸蹋地
点胸洗眼
顿脚捶胸
椎胸顿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