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什么意思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的意思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成语解释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
- 暂无分类
- 2025-03-28
- 1热度
- 0评论


•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 [ shì ér bù jiàn,tīng ér bù wén ]
- 成语拼音: shì ér bù jiàn,tīng ér bù wén
- 成语注音: ㄕˋ ㄦˊ ㄅㄨˋ ㄐ一ㄢˋ,ㄊ一ㄥ ㄦˊ ㄅㄨˋ ㄨㄣˊ
- 成语解释: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
- 成语例子: 秦牧《核心》:“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,他也会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的。”
-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终日视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-
英语see and hear it without taking any notice(turn a blind eye to and a deaf ear to)
- 近义词: 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
- 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-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- 成语五行: 金金水木火金水水
- 成语繁体: 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
- 成语属性: 成语
- 感情色彩: 中性成语
- 成语结构: 复句式成语
- 常用程度: 常用成语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是什么意思?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的含义解释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 [ shì ér bù jiàn,tīng ér bù wén ]
⒈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是什么意思的词典解释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[ shì ér bù jiàn tīng ér bù wén ]
⒈ 虽目睹其物,耳听其声,但因心神不在,所以好像没看见,没听见一般。形容不关心,不注意。也作「听而无闻,视而无见」、「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」。
引 《礼记·大学》:「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」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的寓意引证解释
⒈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
引 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秦牧 《艺海拾贝·核心》:“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,英雄人物,即使就在他眼前,他也会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的。”亦作“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”。 《老子》:“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二:“唯吾 老君 犹处空玄寂寥之外,玄虚之中,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。”
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……何解?
答:大意为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,看见了听见了却装着没看见没听见,指不注意或不理睬,吃了却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指囫囵吞枣。
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……何解?
意思是虽然在看,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;虽然在听,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;虽然在吃东西,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。。原文出自于春秋曾子的《大学》。
原文:
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;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;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;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此谓修身在正其心。
白话译文:
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,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;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;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;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。
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:虽然在看,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;虽然在听,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;虽然在吃东西,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。所以说,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。
扩展资料:
创作背景:
《大学》出自《礼记》,原本是《礼记》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。《大学》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、曾子之后,孟子、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,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。
赏析:
《大学》全文文辞简约,内涵深刻,影响深远,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,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,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,对做人、处事、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