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习非成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习非成俗:

拼音:xí fēi chéng sú
注音:ㄒㄧˊ ㄈㄟ ㄔㄥˊ ㄙㄨˊ
成语繁体:習非成俗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

成语出处: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杯觞路酌,弦歌行奏,转相高尚,习非成俗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习” 的基本字义:

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,使熟练:练~。学~。实~。 学:~文。~武。 对某事熟悉:~见。~闻。~以为常。 长期重复地做,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:~惯。积~。陈规陋~。 相因:世代相~。~~相因。 姓。
含有

“习” 的成语:

成规陋习
风俗习惯
陈规陋习
安常习故
蹈常习故
蹈故习常
家喻户习
染风习俗
玩故习常
循常习故
耳习目染
朝益暮习
踏故习常
循诵习传
遗风余习
风成化习
避嚣习静
积习难除
习惯成自然
习俗移人

“非” 的基本字义:

不,不是:~凡。~法。~分(fèn )。~礼。~但。~同小可。啼笑皆~。 不对,过失:痛改前~。文过饰~。习~成是(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,反认为是对的)。 与不呼应,表示必须(有时后面没有不字):我~看
含有

“非” 的成语:

昨非今是
掩罪饰非
是非不分
是非分明
是非颠倒
身非木石
人非草木
情非得已
一表非凡
学非所用
一表非俗
人非土木
心非木石
齐大非偶
伯玉知非
齐大非耦
公冶非罪
尺璧非宝
恨小非君子,无毒不丈夫
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

“成” 的基本字义:

做好,做完:~功。完~。~就。~事。~交。~立。~婚。~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~人之美。玉~其事。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:~形。~性。~人。自学~才。蔚然~风。 变为:长~。变~。 可以,能行
含有

“成” 的成语:

浑然天成
混然天成
率尔成章
引日成岁
张袂成帷
张袂成阴
众少成多
众心成城
众议成林
功堕垂成
自成机杼
好谋而成
指腹成亲
固守成规
成何体统
不成气候
已成定局
打成平手
吃现成饭
不成方圆

“俗” 的基本字义:

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:~尚。风~。习~。约定~成(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)。 大众化的,最通行的,习见的:~名。~语。~曲。雅~共赏。 趣味不高的,令人讨厌的:~气。~物
含有

“俗” 的成语:

遗风旧俗
遗世越俗
遗俗绝尘
易俗移风
庸耳俗目
毁风败俗
简傲绝俗
矫国革俗
矫国更俗
矫世变俗
移风改俗
移风革俗
移风平俗
凡胎俗骨
风移俗易
村筋俗骨
奇风异俗
绝尘拔俗
流风遗俗
高情迈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