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涸泽之蛇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5
- 4热度
- 0评论


涸泽之蛇:
拼音:hé zé zhī shé
成语繁体:涸澤之虵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宾语;用于人情世故
成语解释:
老实人受欺负,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
成语出处:
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?泽涸,蛇将徙。”
成语故事:
田成子离开齐国去燕国,鸱夷子皮当随从。子皮讲涸泽之蛇的故事,水泽干了,大蛇背着小蛇逃离,人们纷纷避让,以为碰见神蛇了。现在您仪表堂堂而我其貌不扬,您不如装作我的随从,人们会当我是一个万乘之卿。于是田成子背文书跟行受到优待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涸” 的基本字义:
水干:干~。~泽。~竭。~辙之鲋(喻处境十分危难、急待救助的人)。
含有
“涸” 的成语:
河涸海干
涸思干虑
海涸石烂
铩羽涸鳞
再衰三涸
涸鱼得水
涸鲋得水
涸泽而渔,焚林而猎
濡沫涸辙
涸辙之鱼
枯鱼涸辙
涸辙枯鱼
涸辙穷鱼
涸辙之鲋
涸辙之枯
涸辙穷鳞
涸泽之蛇
“泽” 的基本字义:
水积聚的地方:大~。湖~。润~(潮湿)。沼~。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:光~。色~。 恩惠:恩~。~及枯骨(施惠于死人)。 洗濯。 汗衣,内衣。
含有
“泽” 的成语:
竭泽焚薮
焚林竭泽
三江七泽
深仁厚泽
遗风余泽
遗惠余泽
穷山竭泽
泽深恩重
流风遗泽
深山大泽
遗风遗泽
岗头泽底
同袍同泽
被泽蒙庥
膏泽脂香
山吟泽唱
渊渟泽汇
泽吻磨牙
振兵泽旅
尊主泽民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蛇” 的基本字义:
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:~蜕。~行。~蝎。~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~添足。
含有
“蛇” 的成语:
枭蛇鬼怪
握蛇骑虎
一龙一蛇
蛇口蜂针
牛鬼蛇神
虎头蛇尾
佛口蛇心
龙头蛇尾
飞鸟惊蛇
长蛇封豕
弓影杯蛇
鲸吞蛇噬
龙鬼蛇神
龙屈蛇伸
蛇食鲸吞
蛇头鼠眼
长虺成蛇
草蛇灰线
蛇珠雀环
蛇行鼠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