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心颤魂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心颤魂飞:

拼音:xīn chàn hún fēi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
近义词:胆颤心惊

成语用法:

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颤:颤动,发抖。心颤抖,魂飞散。形容惊恐不安

成语出处:

苏雪林《玉溪诗迷·附录》:“是心颤魂飞时的言语,是肠回荡气时的哀音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心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:~包。~律。~衰。~悸。 中央,枢纽,主要的:~腹。中~。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:~理。~曲。~魄。~地。~扉。衷~。~旷神怡。人~惟
含有

“心” 的成语:

忧心悄悄
宅心忠厚
指日誓心
坐上琴心
心如刀锉
心痒难挝
众心成城
专心向公
中心是悼
中心如醉
中心如噎
心亿则乐
史策丹心
甘心鈇钺
至心朝礼
宅心知训
忧心如醉
忧心如薰
忧心如酲
诛心之律

“颤” 的基本字义:

物体振动:~动。~抖。~音。
含有

“颤” 的成语:

心惊胆颤
魂飞胆颤
魂惊胆颤
肉颤心惊
心颤魂飞
骨颤肉惊
胆惊心颤
胆颤心寒
颤颤巍巍
花枝招颤

“魂” 的基本字义:

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,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:~灵。鬼~。~不附体。 指精神或情绪:~飞魄散(形容极度惊恐)。~不守舍。
含有

“魂” 的成语:

丢魂丢魄
丢魂丧胆
魂驰梦想
魂颠梦倒
魂飞胆颤
魂飞胆裂
魂飞胆落
魂飞胆破
魂飞胆丧
魂飞胆战
魂飞魄荡
魂飞魄丧
魂飞魄越
魂飞神丧
魂耗魄丧
魂惊胆颤
魂惊胆落
魂惊魄落
魂飘魄散
魂飘神荡

“飞” 的基本字义:

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:~天(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)。~跃。~鸟。 在空中运动:~雪。火箭~向太空。 形容极快:~驶。~黄腾达(喻人骤然得志,官位升迁快)。 极,特别地:刀子~快。 无
含有

“飞” 的成语:

魂飞目断
魂飞魄飏
腾声飞实
佻身飞镞
鸦飞雀乱
鸢飞鱼跃
云涌风飞
走石飞沙
策马飞舆
飞遁离俗
瓦解星飞
羽化飞天
羽翮飞肉
色飞眉舞
走鸾飞凤
走斝飞觞
走斝飞觥
蜎飞蠕动
蹑景追飞
夯雀先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