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目光短浅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目光短浅: 拼音:mù guāng duǎn qiǎn成语简拼:mgdq注音:ㄇㄨˋ ㄍㄨㄤ ㄉㄨㄢˇ ㄑㄧㄢˇ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0236154\"); 成语繁体:目光短淺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鼠目寸光反义词:深谋远虑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缺乏远见 成语解释: 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出

解释成语“出凡入胜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出凡入胜: 拼音:chū fán rù shèng成语简拼:cfrs发音:(\"xxzl.com.40807280315860\"); 成语繁体:出凡入勝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超凡入胜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超出一般 成语解释: 指超出了一般,进入了极高的境界。形容造诣精深,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。 成语出处: 《雍熙乐府 第三卷 端正好

解释成语“由浅入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由浅入深: 拼音:yóu qiǎn rù shēn成语简拼:yqrs发音:(\"xxzl.com.40807235015576\"); 成语繁体:由淺入深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深入浅出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指逐渐深入 成语解释: 从浅到深。 成语出处: 清 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四:“夫诗之章法起句,必切本题,且由纲及目,由浅入深。” 成

解释成语“旧识新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旧识新交: 拼音:jiù shí xīn jiāo成语繁体:舊識新交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朋友 成语解释: 识:相识;交:结交。老相识新朋友。形容朋友很多 成语出处: 清·黄遵宪《乡人以余远归争来询问》诗:“旧识新交遍天下,可如亲戚话依依。”英语翻译:old acquaintance and new frie

解释成语“气宇不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气宇不凡: 拼音:qì yǔ bù fán成语繁体:氣宇不凡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气度不凡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气势 成语解释: 气:气质;气宇:仪表。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: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22回:“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,气宇不凡,举止合宜。” 成语例子: 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三卷第八回:“见这一行人气宇不

解释成语“知音识曲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音识曲: 拼音:zhī yīn shí qǔ成语繁体:知音識麯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知音谙吕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指通晓音乐 成语出处: 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·秋胡行》:“有美一人,婉如清扬。知音识曲,善为乐方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知” 的基本字义: 晓得,明了:~道。~名(著名)。~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~。~人善任。温

解释成语“目不识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目不识字: 拼音:mù bù shí zì成语繁体:目不識字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目不识丁反义词:满腹经纶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文盲 成语解释: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成语出处: 清·顾炎武《与友人论门人书》:“矧纳赀之例行,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。”英语翻译:not to know A from B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目” 的基

解释成语“知书识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书识字: 拼音:zhī shū shí zì注音:ㄓㄧ ㄕㄨ ㄕㄧˊ ㄗㄧˋ成语繁体:知書識字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指有文化修养 成语出处: 明·冯惟敏《朝天子·自遣》曲:“海翁,命穷,百不会,千无用。知书识字总成空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计左》:“你是个知书识字的人,难道‘

解释成语“素不相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素不相识: 拼音:sù bù xiāng shí成语简拼:sbxs注音:ㄙㄨˋ ㄅㄨˋ ㄒㄧㄤ ㄕㄧ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5544211636\"); 成语繁体:素不相識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素昧平生反义词:一见如故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;含褒义,用于人 成语解释: 向来不认识。素:平时;识:了解。 成语出处: 晋 陈

解释成语“气度不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气度不凡: 拼音:qì dù bù fán成语繁体:氣度不凡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气宇不凡反义词:相貌平平、貌不惊人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气势 成语解释: 气:气质。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: 王朔《空中小姐》:“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。” 成语例子: 《人民日报》:“我不禁惊诧于这穷乡僻壤,竟有如此气度不凡的建筑。”

解释成语“识大体,顾大局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识大体,顾大局: 拼音:shí dà tǐ,gù dà jú成语繁体:識大軆,顧大局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顾全大局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认识到有关大局的重要道理,照顾全局利益 成语出处: 邓小平《在扩大的中央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不论工人也好,农民也好,知识分子也好,爱国民主人士也好,都是识大体、顾大局的,都

解释成语“高识远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高识远度: 拼音:gāo shí yuǎn duó成语繁体:高識遠度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高识远见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夸奖人 成语解释: 识:见识。见识高超,器度深远 成语出处: 《周书·张轨传》:“宇文公文足经国,武可定乱。至于高识远度,非愚管所测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高” 的基本字义: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,与低相对:~峰。~空。~踞。

解释成语“鄙俚浅陋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鄙俚浅陋: 拼音:bǐ lǐ qiǎn lòu成语简拼:blql发音:(\"xxzl.com.4080117151744\"); 成语繁体:鄙俚淺陋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粗俗浅薄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见闻不多 成语解释: 鄙俚:粗俗;浅陋:见闻不多。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成语出处: 宋 王傥《唐语林 政事上》卷一:“上询其政事,光不知文字,对皆鄙俚

解释成语“纥字不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纥字不识: 拼音:hé zì bù shí成语繁体:紇字不識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目不识丁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不识字 成语解释: 识:认识。指人不识字 成语出处: 《通俗编·文学》引《懒真子》:“汝纥字不识耶!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纥” 的基本字义: 下等的丝。 含有 “纥” 的成语: 纥字不识 “字” 的基本字义: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~。

解释成语“知时识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时识务: 拼音:zhī shí shí wù成语繁体:知時識務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务:事。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,不去违背 成语出处: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,况我每知时识务,正该如此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知” 的基本字义: 晓得,明了:~道。~名(著名)。~觉(

解释成语“丰标不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丰标不凡: 拼音:fēng biāo bù fán成语简拼:fbbf发音:(\"xxzl.com.4080406207251\"); 成语繁体:豐標不凡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风度翩翩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气质 成语解释: 风度仪表不同于一般。形容风度出众。 成语出处: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有个闻舍人,下在本店,丰

解释成语“举止不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举止不凡: 拼音:jǔ zhǐ bù fán成语简拼:jzbf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5516509\"); 成语繁体:舉止不凡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风度翩翩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人的举止行为 成语解释: 举动不平凡。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,与众不同。 成语出处: 清 壮者《扫迷帚》第五回:“昨见二君举止不凡,询及栈主,

解释成语“受益匪浅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受益匪浅: 拼音:shòu yì fěi qiǎn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受益非浅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自谦 成语解释: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 成语出处: 清·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56回:“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,教导小儿,却是受益匪浅!” 成语例子: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25章:“这类‘讲座’还售门票,并兼售演讲本

解释成语“顾大局,识大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顾大局,识大体: 拼音:gù dà jú,shí dà tǐ成语繁体:顧大局,識大軆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顾全大局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世 成语解释: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,使不受损害 成语出处: 邓小平《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团结一致向前看》:“我们相信,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、识大体、守纪律的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顾” 的

解释成语“乍入芦圩,不知深浅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乍入芦圩,不知深浅: 拼音:zhà rù lú wéi,bù zhī shēn qiǎn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乍:刚刚,起初;圩:围子。新到一片芦苇地,不知这里边的深浅。比喻刚到一个新的地方,不熟悉情况,行动要谨慎 成语出处: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2回:“假若不与他实说,蒙着头,带着他走,常言道:‘乍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