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蚌鹬争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5
- 4热度
- 0评论


蚌鹬争衡:
拼音:bàng yù zhēng héng
成语繁体:蜯鷸爭衡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
近义词:蚌鹬相持
成语用法:
作宾语、定语;指两者相争
成语解释:
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都不相让。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。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,便宜第三者
成语出处:
蔡寅《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》:“蚌鹬争衡,鱼龙曼衍,离奇变幻之局,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。”
成语例子:
我们都明白蚌鹬争衡谁都是受害者
成语分字解释:
“蚌” 的基本字义:
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,介壳长圆形,表面黑褐色,壳内有珍珠层,有的可以产出珍珠:~胎(指珍珠)。
含有
“蚌” 的成语:
瓦器蚌盘
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蚌鹬争衡
蚌鹬相持
鹬蚌相持
鹬蚌相争
鹬蚌相斗
鹬蚌相危
明珠生蚌
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鹬蚌相持,渔翁得利
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
鹬蚌相争,渔人获利
蚌病生珠
老蚌珠胎
剖蚌得珠
剖蚌求珠
“鹬” 的基本字义:
鸟,羽毛茶褐色,嘴、脚都很长,趾间无蹼,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、小虫和贝类:~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
含有
“鹬” 的成语:
刺虎持鹬
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蚌鹬争衡
蚌鹬相持
鹬蚌相持
鹬蚌相争
鹬蚌相斗
鹬蚌相危
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鹬蚌相持,渔翁得利
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
鹬蚌相争,渔人获利
“争” 的基本字义:
力求获得,互不相让:~夺。竞~。~长论短。 力求实现:~取。~气。~胜。 方言,差,欠:总数还~多少? 怎么,如何(多见于诗、词、曲):~不。~知。~奈。
含有
“争” 的成语:
争分夺秒
争多论少
争先恐后
争风吃醋
争鸡失羊
争权夺利
争长论短
廷争面折
明争暗斗
龙争虎斗
鸡争鹅斗
暗斗明争
并驱争先
道长争短
斗丽争妍
斗媚争妍
斗色争妍
斗艳争芳
斗艳争辉
斗艳争妍
“衡” 的基本字义:
秤杆,泛指秤:~器。~镜(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)。~鉴(衡镜)。 称量:~钧(借指执掌国政之权)。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,比较评定:权~。~情度理。 平,对等:平~。均~。 指北斗星:~汉(北斗星和银河)。
含有
“衡” 的成语:
衡门深巷
盱衡厉色
负衡据鼎
衡短论长
衡情酌理
衡石程书
持衡拥璇
合从连衡
困心衡虑
望衡对宇
参前倚衡
衡虑困心
衡石量书
鉴空衡平
掊斗折衡
散带衡门
饮水栖衡
冰壶玉衡
衡门圭窦
蚌鹬争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