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艳绝一时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艳绝一时: 拼音:yàn jué yī shí成语繁体:艷絶一時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艳色绝世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绝:极。姿色艳丽,冠绝一代 成语出处: 唐·许尧佐《章台柳传》:“其幸姬曰柳氏,艳绝一时,喜谈谑,善讴咏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艳” 的基本字义: 色彩鲜明:~丽。~冶。鲜~。娇~。百花争~。 羡慕:~羡。 旧时

解释成语“奋勇争先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奋勇争先: 拼音:fèn yǒng zhēng xiān成语繁体:奮勇爭先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奋勇当先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指作表率 成语解释: 奋:振起,发扬。鼓起勇气,冲在最前面 成语出处: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35回:“那德胜奋勇争先,以一当百,杀的汉兵大败而奔。” 成语例子: 徐怀中《我们播种爱情》第八章:“这怎么能够使他

解释成语“桃李争妍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桃李争妍: 拼音:táo lǐ zhēng yán成语简拼:tlzy注音:ㄊㄠˊ ㄌㄧˇ ㄓㄥ ㄧㄢ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355426496\"); 成语繁体:桃李爭姸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桃柳争妍、桃李争辉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春天 成语解释: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。形容春光艳丽。 成语出处: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

解释成语“与日月争光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与日月争光: 拼音:yǔ rì yuè zhēng guāng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争光日月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称赞等 成语解释: 指人的精神或事业可以同日月比光辉 成语出处: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张岱《孙忠烈公世乘序》:“天无二日,民无二王,以此八字,留之天壤

解释成语“桃柳争妍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桃柳争妍: 拼音:táo liǔ zhēng yán成语繁体:桃桺爭姸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桃李争妍、桃李争辉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春天 成语解释: 妍:美。桃花与柳树竞媚比妍。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 成语出处: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一路上春光明媚,桃柳争妍,不觉欣欣喜喜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桃” 的基本字义: 落叶小乔

解释成语“艳如桃李,冷如霜雪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艳如桃李,冷如霜雪: 拼音:yàn rú táo lǐ,lěng rú shuāng xuě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艳如桃李,冷若冰霜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女子容貌艳丽 成语解释: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成语出处: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侠女》:“女子得非嫌吾贫乎?为人不言亦不笑,艳如桃李,而冷如霜雪,奇人也!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艳” 的基

解释成语“艳如桃李,冷若冰霜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艳如桃李,冷若冰霜: 拼音:yàn ruò táo lǐ,lěng ruò bīng shuāng成语简拼:yrts发音:(\"xxzl.com.4080454539189\"); 成语繁体:艷如桃李,冷若冰霜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艳如桃李,冷如冰霜 成语用法: 复句式;作谓语、分句;形容女子容貌艳丽 成语解释: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。 成语出处: 清

解释成语“争短论长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争短论长: 拼音:zhēng duǎn lùn cháng成语简拼:zdlc注音:ㄓㄥ ㄉㄨㄢˇ ㄌㄨㄣˋ ㄔㄤˊ发音:(\"xxzl.com.407181207311\"); 成语繁体:爭短論長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争长竞短、争长论短、争长争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犹争长竞短。 成语出处: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

解释成语“苦争恶战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苦争恶战: 拼音:kǔ zhēng è zhàn成语繁体:苦爭惡戰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苦征恶战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战争 成语解释: 艰苦的征战 成语出处: 明·无名氏《九宫八卦阵》第一折:“我也曾苦争恶战数千番,但行处忘生舍死何曾慢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苦” 的基本字义: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,与甘相对:甘~。~胆。~

解释成语“蓬门生辉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蓬门生辉: 拼音:péng mén shēng huī注音:ㄆㄥˊ ㄇㄣˊ ㄕㄥ ㄏㄨㄟ成语繁体:蓬門生輝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蓬屋生辉、蓬闾生辉、蓬荜生辉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宾语;多用作谦词 成语解释: 使陋室增添光辉 成语出处: 《花城》1980年第7期:“徐先生,今天真是蓬门生辉。”英语翻译:We shall be greatly

解释成语“龙战虎争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龙战虎争: 拼音:lóng zhàn hǔ zhēng成语简拼:lzhz注音:ㄌㄨㄙˊ ㄓㄢˋ ㄏㄨˇ ㄓㄥ发音:(\"xxzl.com.4072047296117\"); 成语繁体:龍戰虎爭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龙争虎斗反义词:和平共处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同“龙争虎斗”。 成语出处: 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分

解释成语“争名逐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争名逐利: 拼音:zhēng míng zhú lì成语繁体:爭名逐利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争名夺利、逐利争名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名利心重 成语解释: 争要名誉,侵夺贪求财利 成语出处: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》:“争名逐利,枉将人白日驰驱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争” 的基本字义: 力求获得,互不相让:~夺。竞~。~长论短

解释成语“鼓脑争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鼓脑争头: 拼音:gǔ nǎo zhēng tóu成语简拼:gnzt注音:ㄍㄨˇ ㄣㄠˇ ㄓㄥ ㄊㄡˊ发音:(\"xxzl.com.4080240013953\"); 成语繁体:皷腦爭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争着出头;要冒尖,强出头。 成语出处: 《全元散曲·柳营曲·风月担》:“勤儿每正鼓脑争头,斗喧呼谢馆秦楼。” 成

解释成语“珠辉玉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珠辉玉丽: 拼音:zhū huī yù lì注音:ㄓㄨ ㄏㄨㄟ ㄧㄩˋ ㄌㄧˋ成语繁体:珠輝玉麗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女性 成语解释: 珠生辉,玉瑰丽。比喻佳丽的肌肤之美 成语出处: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窥浴》:“妃子,只见尔款解云衣,早现出珠辉玉丽。” 成语例子: 她打扮得珠辉玉丽英语翻译:beautiful

解释成语“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: 拼音:gǔ zú gàn jìn,lì zhēng shàng yóu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可分开使用 成语解释: 鼓:鼓动,振作;上游:比喻前列或高位。把劲头鼓足,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 成语出处: 毛泽东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,通过了‘鼓足干劲,

解释成语“沤沫槿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沤沫槿艳: 拼音:ōu mò jǐn yàn注音:ㄡ ㄇㄛˋ ㄐㄧㄣˇ ㄧㄢˋ成语繁体:漚沫槿艷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沤珠槿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幻象 成语解释: 沤:水泡;槿:木槿。晶莹的水泡,艳丽的槿花。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成语出处: 《太平广记》第351卷:“某非猎食者,哀君情切,因来奉救。沤沫槿艳,不必多怀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

解释成语“沤珠槿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沤珠槿艳: 拼音:ōu zhū jǐn yàn注音:ㄡ ㄓㄨ ㄐㄧㄣˇ ㄧㄢˋ成语繁体:漚珠槿艷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沤沫槿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幻象 成语解释: 沤:水泡;槿:木槿。晶莹的水泡,艳丽的槿花。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成语出处: 唐·高彦休《唐阙史·韦进士见亡妓》:“某非猎食者,哀君情切,因来奉救。沤珠槿艳,不必多怀。” 成

解释成语“辉光日新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辉光日新: 拼音:huī guāng rì xīn成语简拼:hgrx注音:ㄏㄨㄟ ㄍㄨㄤ ㄖㄧˋ ㄒㄧㄣ发音:(\"xxzl.com.4080402496991\"); 成语繁体:輝光日新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晖光日新 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一个人在道德、文学、艺术等方面日 成语解释: 指一个人在道德、文学、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

解释成语“蛮触之争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蛮触之争: 拼音:mán chù zhī zhēng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蛮触相争、蛮争触斗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非正义战争 成语解释: 蛮:蛮氏;触:触氏。《庄子》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,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,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

解释成语“争斤论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争斤论两: 拼音:zhēng jīn lùn liǎng注音:ㄓㄥ ㄐㄧㄣ ㄌㄨㄣˋ ㄌㄧㄤˇ成语繁体:爭斤論兩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斤斤计较反义词:宽宏大量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放不开 成语解释: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成语例子: 你不要过分争斤论两英语翻译:fuss about trifles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争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