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终焉之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5热度
- 0评论


终焉之志:
拼音:zhōng yān zhī zhì
成语简拼:zyzz
注音:ㄓㄨㄙ ㄧㄢ ㄓㄧ ㄓㄧ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6454414408");
成语繁体:終焉之志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。
成语出处:
南朝梁 沈约《宋书 傅隆传》:“义熙初,年四十,始为孟昶建威将军,员外散骑侍郎。坐辞兼,免。复为会稽征虏参军。家在上虞,及东归,便有终焉之志。”
成语例子:
〖示例〗羲之雅好服食养性,不乐在京师,初渡浙江,便有终焉之志。(《晋书 王羲之传》)
成语分字解释:
“终” 的基本字义:
末了(liǎo ),完了(liǎo),与始相对:年~。~场(末了一场)。~极。~审(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)。~端。靡不有初,鲜克有~(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,而很少能坚持到底)。 从开始到末了:~年。~生。饱
含有
“终” 的成语:
自始至终
有始有终
养老送终
无始无终
有始无终
善始善终
全始全终
谨始虑终
谨终慎始
否终则泰
慎终承始
慎终追远
养生送终
追远慎终
终日终夜
慎终思远
敕始毖终
敬终慎始
凶终隙末
善始令终
“焉” 的基本字义:
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:心不在~。不复出~。 乃,才:必知乱之所自起,~能治之。 文言疑问词,怎么,哪儿:且~置土石? 文言助词:又何戚~。
含有
“焉” 的成语:
轮焉奂焉
心不在焉
语焉不详
乌焉成马
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
割鸡焉用牛刀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
杀鸡焉用牛刀
皮不存而毛焉附
习焉不察
狡焉思逞
狡焉思启
狡焉思肆
习焉弗察
习焉不觉
心焉如割
终焉之志
择焉不精
嗒焉自丧
惄焉如捣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志” 的基本字义:
意向:~愿。~气。~趣(志向和兴趣)。~士(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)。~学。 记,记在心里:~喜。~哀。永~不忘。 记号:标~。 记载的文字:杂~。~怪(记载怪异的事)。 称轻重,量长短、多少:~子。用
含有
“志” 的成语:
放意肆志
气充志骄
求志达道
失张失志
抟心壹志
抟心揖志
销神流志
行古志今
遗形藏志
怡志养神
志满气骄
气充志定
夙心往志
志志诚诚
志枭逆虏
志虑忠纯
屈身辱志
洗心革志
神分志夺
笃志爱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