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重振旗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重振旗鼓:

拼音:zhòng zhèn qí gǔ
成语简拼:zzqg
注音:ㄓㄨㄙˋ ㄓㄣˋ ㄑㄧˊ ㄍㄨˇ
发音:("xxzl.com.40807114815114");
成语繁体:重振旗皷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重整旗鼓、重兴旗鼓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个人、团体等

成语解释:

见“重整旗鼓”。

成语出处:

清·湘灵子《轩亭冤·惊梦》:“侬欲重振旗鼓,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。”

成语例子:

我深信我们在这样挣扎苦斗中所获得的极可宝贵的经验,对于将来重振旗鼓的《生活日报》是有很大的裨益的。★邹韬奋《经历》五九
英语翻译:rally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重” 的基本字义:

分(fèn)量较大,与轻相对:~负。~荷。~量(liàng )。~力。举~。负~。 程度深:~色。~病。~望。~创。 价格高:~价收买。 数量多:~金聘请。眉毛~。~兵。 主要,要紧:~镇。~点。~任。~托(国
含有

“重” 的成语:

双足重茧
恩重丘山
名重当时
价重连城
破镜重归
断钗重合
昏镜重明
方寸万重
昏镜重磨
日月重光
言重九鼎
罪逆深重
罪业深重
行行重行行
宫墙重仞
只重衣衫不重人
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
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
头重脚轻根底浅

“振” 的基本字义:

搬动,挥动:~动。~荡。~幅。~臂。~聋发聩(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)。 奋起,兴起:~奋。~作。~兴(xīng )。~~有辞。 古同赈,救济。 古同震,威震。
含有

“振” 的成语:

萎靡不振
振聋发聩
委靡不振
发聋振聩
摧枯振朽
弹冠振衿
弹冠振衣
顿纲振纪
骇目振心
振领提纲
发蒙振槁
振聋启聩
发蒙振聩
发蒙振落
金声玉振
扬葩振藻
折槁振落
分贫振穷
稽古振今
金相玉振

“旗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布、纸、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,多是长方形或方形:~子。~帜。~号。~舰。~手。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汉军八旗),特指属于满族的:~人(满族人)。~籍。~
含有

“旗” 的成语:

斩将搴旗
偃旗息鼓
摇旗呐喊
辙乱旗靡
扯鼓夺旗
掩旗息鼓
卷旗息鼓
斩将夺旗
搴旗虏将
旗开取胜
旗开马到
黄旗紫盖
搴旗斩将
星旗电戟
鼓馁旗靡
旗布星峙
旗靡辙乱
搴旗取将
偃旗仆鼓
偃旗卧鼓

“鼓” 的基本字义:

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~乐(yuè)。~角(jiǎo)。大~。 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~。石~。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~吹。~噪。 发动,使振作起来:~励。~动。~舞。一~作气。 高起,凸出
含有

“鼓” 的成语:

晨钟暮鼓
扯鼓夺旗
村歌社鼓
鼓吹喧阗
鼓唇咋舌
鼓睛暴眼
鼓舌扬唇
鼓舌摇唇
鼓吻奋爪
鼓吻弄舌
鼓眼努睛
欢呼鼓舞
暮鼓朝钟
收锣罢鼓
掩旗息鼓
一鼓一板
朝钟暮鼓
卷旗息鼓
擂鼓筛锣
抛金弃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