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荆笔杨板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荆笔杨板:

拼音:jīng bǐ yáng bǎn
成语繁体:荆筆楊板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指奸臣专权

成语解释:

荆: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;杨:晋惠帝时权臣杨骏;板:诏书。形容权臣专权用事

成语出处:

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:“二月末,三月初,荆笔杨板行诏书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荆” 的基本字义:

落叶灌木,叶有长柄,掌状分裂,开蓝紫色小花,枝条可编筐篮等(亦称楚):紫~。~条。~棘。披~斩棘。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:负~请罪。 中国古代“九州”之一,春秋时楚国别称:~州。~璞(喻美质、未经任用的卓
含有

“荆” 的成语:

披荆斩棘
荆钗布裙
地棘天荆
劈荆斩棘
随珠荆玉
天荆地棘
斩荆披棘
裙布荆钗
荆钗布袄
穿荆度棘
裙布钗荆
布裙荆钗
钗荆裙布
荆棘铜驼
班荆道旧
隋珠荆璧
肉袒负荆
荆钗裙布
荆笔杨板
被苫蒙荆

“笔” 的基本字义:

写字、画图的工具:毛~。钢~。铅~。~架。~胆。 组成汉字的点、横、直、撇、捺等:~画。~顺。~形。~道。 用笔写,写作的:~者。代~。~耕。~谈。~误。~译。~战。~名。 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的技巧或特色
含有

“笔” 的成语:

捉刀代笔
笔老墨秀
笔酣墨饱
笔歌墨舞
舞笔弄文
心织笔耕
口诛笔伐
笔诛墨伐
调墨弄笔
浮笔浪墨
下笔成篇
意前笔后
心正笔正
笔饱墨酣
浮白载笔
持橐簪笔
鸿笔丽藻
沈诗任笔
搠笔巡街
笔冢研穿

“杨” 的基本字义:

落叶乔木,叶互生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柔荑花序,种类很多,有白杨,大叶杨,小叶杨等多种,木材可做器物:~柳。 姓。
含有

“杨” 的成语:

杨柳宫眉
水性杨花
杨花水性
杨生黄雀
贯虱穿杨
荆笔杨板
穿杨贯虱
杨雀衔环
黄杨厄闰
枯杨生稊
杨朱泣歧
枯杨生华
风里杨花
杨花心性
章台杨柳
枯杨之稊
潘杨之睦
杨穿三叶
杨虎围匡

“板” 的基本字义:

成片的较硬的物体:案~。~子。木~。~上钉钉。 诏书:诏~。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,又指歌唱的节奏:檀~。鼓~。一字一~。荒腔走~。 不灵活,少变化:死~。呆~。 硬得像板子似的:~结。 见老
含有

“板” 的成语:

有板有眼
一板三眼
一板一眼
一字一板
离弦走板
铁板铜琶
铁板铜弦
一鼓一板
铜琶铁板
尺板斗食
荆笔杨板
各打五十大板
铁板钉钉
铁板不易
冷板凳
老古板
白板天子
板上砸钉
铁板一块
铁板歌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