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以伪乱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4热度
- 0评论


以伪乱真:
拼音:yǐ wěi luàn zhēn
成语简拼:ywlz
注音:ㄧˇ ㄨㄟˇ ㄌㄨㄢˋ ㄓㄣ
发音:("xxzl.com.40806091412651");
成语繁体:以偽亂真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以假乱真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弄虚作假
成语解释:
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,使真假不分。
成语出处: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《汉书·王莽赞》云:‘紫色蛙声,馀分闰位。’谓以伪乱真耳!”
成语例子:
以伪乱真恣惶惑,何人辨析荡清廓。★高燮《题变雅楼三十年词徴》
成语分字解释:
“以” 的基本字义:
用,拿,把,将:~一当十。~苦为乐。~身作则。~邻为壑。~讹传讹。~往鉴来。 依然,顺,按照:~时启闭。物~类聚。 因为:~人废言。勿~善小而不为。不~物喜,不~己悲。 在,于(指时日):“子厚~元和十
含有
“以” 的成语:
以忍为阍
以肉啖虎
以肉餧虎
以慎为键
以书为御
以叔援嫂
以索续组
以汤沃沸
以莛扣钟
以莛撞钟
以为后图
以刑致刑
以刑止刑
以言取人
以夜继日
以夜续昼
以镒称铢
以佚待劳
以逸击劳
以一儆百
“伪” 的基本字义:
假,不真实:~造。~装。~劣。~证。~善。虚~。去~存真。 不合法的:~政府。~军。
含有
“伪” 的成语:
真伪莫辨
去伪存真
弃伪从真
矫饰伪行
朝真暮伪
化性起伪
矫言伪行
巧伪不如拙诚
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
以伪乱真
真伪难辨
乘伪行诈
巧伪趋利
不辨真伪
“乱” 的基本字义:
没有秩序:~套。紊~。凌~。 社会动荡,战争,武装骚扰:~世。政~。平~。~邦不居。 混淆:~伦。败常~俗。 任意随便:~吃。~跑。 男女关系不正当:淫~。 横渡:~流。 治理:~臣。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
含有
“乱” 的成语:
雨零星乱
贼臣乱子
贼子乱臣
拨乱济时
蜂狂蝶乱
眼花撩乱
眼花雀乱
眼花心乱
一治一乱
好乱乐祸
作乱犯上
治乱兴亡
治乱存亡
治乱安危
拨乱诛暴
拨乱兴治
拨乱返正
虾荒蟹乱
歪谈乱道
神昏意乱
“真” 的基本字义:
与客观事实相符合,与假、伪相对:~诚。~谛。~挚。~心。逼~。认~。~才实学。~知灼见。 确实,的确:~好。~正。~切。 清楚,显明:看得~。咬字很~。 本性,本原:纯~。天~。 人的肖像:传(chuán )
含有
“真” 的成语:
真人真事
真真假假
真真实实
反朴归真
真凶实犯
真情实意
真情实感
真枪实弹
真刀真枪
情真意切
真伪莫辨
真心实意
真知灼见
真才实学
真凭实据
真赃实犯
真心诚意
天真烂漫
千真万确
去伪存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