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方外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7热度
- 0评论


方外人:
拼音:fāng wài rén
注音:ㄈㄤ ㄨㄞˋ ㄖㄣˊ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方外之人
成语用法:
作主语、宾语;指僧道
成语解释:
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
成语出处: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你究竟是方外人。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?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方” 的基本字义:
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;正~形.长~形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:~根。平~。开~。 人的品行端正:~正。~直。 一边或一面:~向。~面。 地区,地域:地~。~志。~言。~物。~圆。
含有
“方” 的成语:
凿圆枘方
各霸一方
血气方盛
志在四方
举止大方
仪态万方
血气方刚
五方杂处
贤良方正
气血方刚
五方杂厝
行不逾方
教导有方
化被万方
血气方壮
面如方田
措置乖方
方寸万重
应变无方
凫鹤从方
“外” 的基本字义:
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:~边。~因。里应(yìng )~合。~行(háng )。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~国。~路(同“外地”)。~族。~省。~星人。 指“外国”:~域。~宾。~商。 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:~
含有
“外” 的成语:
暴内陵外
闳中肆外
内圣外王
弸中彪外
攘外安内
外宽内忌
外强中瘠
外巧内嫉
邪魔外祟
左建外易
秀外惠中
中通外直
虚名在外
肥水不落外人田
丑事外扬
内外勾结
中外驰名
意在言外
意出望外
天外有天
“人” 的基本字义:
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:~类。 别人,他人:“~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。待~热诚。 人的品质、性情、名誉:丢~,文如其~。
含有
“人” 的成语:
避人耳目
避人眼目
不步人脚
不识人间有羞耻事
成人之善
持人长短
出人望外
得人死力
感人肺肝
感人心脾
骇人视听
豁人耳目
寄人檐下
沁人心肺
沁人心腑
阒无人声
视人如伤
拾人唾涕
拾人唾余
授柄于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