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十羊九牧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十羊九牧:

拼音:shí yáng jiǔ mù
成语简拼:syjm
注音:ㄕㄧˊ ㄧㄤˊ ㄐㄧㄨˇ ㄇㄨˋ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僧多粥少、人浮于事

成语用法:

复句式;作定语、补语;含贬义

成语解释:

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。比喻官多民少,赋税剥削很重。也比喻使令不一,无所适从。

成语出处:

《隋书 杨尚希传》:“所谓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

成语例子:

清·钱谦益《特进光禄大夫……孙公行状》:“但不得人自为制,有十羊九牧之患。”
成语故事:
北周后期,隋文帝取代北周政权后,恢复汉制,把国土重新划分成很小的郡县进行管辖,造成官员成倍地增加。杨尚希对此忧心忡忡,看到每年开销急剧增加就上书隋文帝要改变这十羊九牧的局面。隋文帝采纳了建议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
英语翻译:overstaffed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十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名,九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)。 表示多、久:~室九空。 表示达到顶点:~足。~成。
含有

“十” 的成语:

此地无银三十两
各打五十大板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
人生七十古来稀
五十步笑百步
一传十,十传百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
一登龙门,身价十倍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
十家锅灶九不同
十步之内,自有芳草
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
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
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绳
一人传十,十人传百
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

“羊” 的基本字义:

哺乳动物,反刍类,一般头上有一对角,品种很多:绵~。黄~。羚~。~羔。~毫。~肠线。~肠小道。 姓。
含有

“羊” 的成语:

放羊拾柴
争鸡失羊
羊质虎皮
羊狠狼贪
虎皮羊质
卖狗悬羊
买王得羊
鸟道羊肠
瘦羊博士
羊头狗肉
系颈牵羊
告朔饩羊
肉袒牵羊
牵羊担酒
亡羊得牛
昌歜羊枣
失马亡羊
羊质虎形
羊真孔草
羊枣昌歜

“九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目,八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):~归。 泛指多次或多数:~死一生。~霄云外。
含有

“九” 的成语:

十亲九眷
十死九活
四海九州
十清九浊
接三换九
九垓八埏
九烈三贞
九洲四海
九儒十丐
九鼎大吕
三旬九食
九流百家
九衢三市
三槐九棘
十拷九棒
言十妄九
一匡九合
轻重九府
八索九丘
八花九裂

“牧” 的基本字义:

放养牲口:~童。畜~。~场。放~。游~。~民。~歌。~群。 治:~民(治理人民)。 古代治民之官:州~。
含有

“牧” 的成语:

洗兵牧马
牧豕听经
牧猪奴戏
犊牧采薪
卑己自牧
苏武牧羊
谦卑自牧
十羊九牧
不牧之地
卑以自牧
如狼牧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