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舟中敌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舟中敌国:

拼音:zhōu zhōng dí guó
成语简拼:zzdg
注音:ㄓㄡ ㄓㄨㄙ ㄉㄧˊ ㄍㄨㄛ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5161910152");
成语繁体:舟中敵國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众叛亲离

成语用法:

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

成语解释:

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。比喻大家反对,十分孤立。

成语出处:
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

成语例子:

清·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:“尔辈无恐,即舟中敌国,不能为我害也。”
成语故事:
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聪明贤能,就去投靠魏国,被任命魏军的统领,对付秦国和韩国。魏文侯死后,魏武侯乘船时说江山多美好。吴起说如不施行仁政,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会有敌国的存在,魏武侯赞同他的观点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舟” 的基本字义:

船:~辑。龙~。轻~。一叶扁~。泛~。同~共济。
含有

“舟” 的成语:

骑马乘舟
孤舟独桨
载舟覆舟
同舟共济
破釜沉舟
飘瓦虚舟
车击舟连
沉舟破釜
破釜焚舟
覆舟载舟
焚舟破釜
济河焚舟
虚舟飘瓦
盐梅舟楫
舟车楫马
犀舟径楫
胡越同舟
李郭同舟
白鱼入舟
吴越同舟

“中” 的基本字义:

和四方、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:~心。当(dàng)~。~原。~华。 在一定范围内,里面:暗~。房~。~饱。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~辍(中途停止进行)。~等。~流砥柱。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:在研究~。
含有

“中” 的成语:

中风狂走
中心藏之
夹袋中人物
池中之物
终非池中物
空中结构
袖中挥拳
胸中之颖
胸中无墨
胸中百万兵
笑中有刀
庸中皎皎
眼中刺
笼中穷鸟
隙中观斗
腹中鳞甲
腹中甲兵
囊中取物
都中纸贵
釜中之鱼

“敌” 的基本字义:

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:~人。~方。~寇。 指敌人:~后。~情。~酋。~特。轻~。克~制胜。 抵挡:寡不~众。 相当:势均力~。匹~。~手(能力相等的对手)。 仇视:~意。“诸侯~王所忾”。
含有

“敌” 的成语:

势均力敌
怀敌附远
力敌千钧
敌国外患
敌惠敌怨
敌力角气
力均势敌
力钧势敌
权均力敌
恃勇轻敌
智均力敌
尽节死敌
摧坚殪敌
摧坚陷敌
敌忾同仇
地丑力敌
敌王所忾
力敌势均
势钧力敌
枭俊禽敌

“国” 的基本字义:

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~家。~土。~体(a.国家的性质;b.国家的体面)。~号。~度(指国家)。~策。~情。~法。~力。~防。~威。~宝(a.国家的宝物;b.喻对国家有特
含有

“国” 的成语:

国贼禄鬼
国安民泰
悮国欺君
误国殄民
捐生殉国
裕国足民
摅忠报国
大盗窃国
万国来朝
举国一致
国难当头
国无二君
上医医国
富堪敌国
杞国忧天
国无宁岁
国事蜩螗
国事多艰
国家多难
国家多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