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逍遥物外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5热度
- 0评论


逍遥物外:
拼音:xiāo yáo wù wài
成语简拼:xyww
注音:ㄒㄧㄠ ㄧㄠˊ ㄨˋ ㄨㄞ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6071912508");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逍遥自得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等
成语解释:
谓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,自由自在。
成语出处:
宋·张孝祥《减字木兰花·赠尼师旧角奴也》词:“识破嚣尘,作个逍遥物外人。”
成语例子:
苟非金石,鲜不销亡。异日幸生还,当与君敝屣万有,逍遥物外。★清·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卷二
成语分字解释:
“逍” 的基本字义:
〔~遥〕自由自在,无拘无束,如“~~自在”。
含有
“逍” 的成语:
逍遥自在
逍遥自得
自在逍遥
逍遥法外
逍遥物外
逍遥自娱
逍遥事外
“遥” 的基本字义:
远:~远。~望。~想。~瞻。~指。~瞩。~相呼应。路~知马力。~测。~感。~控。
含有
“遥” 的成语:
天遥地远
逍遥自在
逍遥自得
山遥水远
水远山遥
途遥日暮
自在逍遥
遐思遥爱
身遥心迩
室迩人遥
消遥自在
棨戟遥临
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
遥遥在望
遥相呼应
遥遥相对
遥遥领先
遥遥无期
逍遥法外
逍遥物外
“物” 的基本字义:
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:事~。生~。~体。货~。礼~。文~。~价。~质。地大~博。~极必反。 内容,实质:言之有~。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~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~。~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
含有
“物” 的成语:
物力维艰
物以类聚
物以群分
一物克一物
物归旧主
物伤其类
尤物移人
至人遗物
物论沸腾
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
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
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
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
见物不取,失之千里
物极必反
暗室求物
推己及物
物极必返
物极将返
物极则反
“外” 的基本字义:
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:~边。~因。里应(yìng )~合。~行(háng )。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~国。~路(同“外地”)。~族。~省。~星人。 指“外国”:~域。~宾。~商。 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:~
含有
“外” 的成语:
暴内陵外
闳中肆外
内圣外王
弸中彪外
攘外安内
外宽内忌
外强中瘠
外巧内嫉
邪魔外祟
左建外易
秀外惠中
中通外直
虚名在外
肥水不落外人田
丑事外扬
内外勾结
中外驰名
意在言外
意出望外
天外有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