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柏舟之节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4热度
- 0评论


柏舟之节:
拼音:bǎi zhōu zhī jié
成语简拼:bzzj
发音:("xxzl.com.40806445014341");
成语繁体:栢舟之節
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柏舟之誓
成语用法:
作宾语;用于妇女
成语解释:
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。同“柏舟之誓”。
成语出处:
宋 朱熹《与陈师中书》:“朋友传说,令女弟甚贤,必能养老抚孤,以全柏舟之节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柏” 的基本字义:
常绿乔木,叶鳞片状,结球果,有“扁柏”、“侧柏”、“圆柏”、“罗汉柏”等多种。木质坚硬,纹理致密。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:~露(柏树上的露水,据说用以洗眼,有明目的作用)。 姓。
含有
“柏” 的成语:
苍松翠柏
餐松啖柏
桂宫柏寝
松柏后凋
哑子漫尝黄柏味,自家有苦自家知
岁寒知松柏
岁寒松柏
松柏之志
松柏寒盟
松柏之茂
竹柏异心
柏舟之誓
柏舟之节
“舟” 的基本字义:
船:~辑。龙~。轻~。一叶扁~。泛~。同~共济。
含有
“舟” 的成语:
骑马乘舟
孤舟独桨
载舟覆舟
同舟共济
破釜沉舟
飘瓦虚舟
车击舟连
沉舟破釜
破釜焚舟
覆舟载舟
焚舟破釜
济河焚舟
虚舟飘瓦
盐梅舟楫
舟车楫马
犀舟径楫
胡越同舟
李郭同舟
白鱼入舟
吴越同舟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节” 的基本字义:
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~。~外生枝。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~。两~车厢。 段落,事项:~~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~目。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~气。~令。 纪念
含有
“节” 的成语:
英风亮节
义夫节妇
节用爱人
节衣素食
节食缩衣
甘贫守节
甘贫苦节
尽节死敌
尽节竭诚
屈节卑体
修身立节
省衣节食
高节迈俗
高风伟节
虚文缛节
繁音促节
蹈节死义
砥节奉公
节用裕民
强本节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