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狷介之士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6热度
- 0评论


狷介之士:
拼音:juàn jiě zhī shì
成语简拼:jjzs
发音:("xxzl.com.40806373313831");
成语繁体:獧介之士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正人君子
成语用法:
作主语、宾语;指不肯同流合污之人
成语解释:
狷介:孤僻高傲,洁身自好。指孤僻高傲,不肯同流合污之人。
成语出处:
《晋书 向秀传》:“以为巢许狷介之士,未达尧心,岂足多慕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狷” 的基本字义:
胸襟狭窄,性情急躁:~急。~狭。 洁身自好,性情耿直:~介。~傲。
含有
“狷” 的成语:
狷介之士
“介” 的基本字义:
在两者中间:~于两者之间。~词(用在名词、代词之前,合起来表示地点、时间、方向、方式等关系的词,如从、向、在、以、“对于”等)。~入。 这样,这么:像煞有~事(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,多指大模大样,好像
含有
“介” 的成语:
常鳞凡介
轻车介士
一介不取
一介之士
一介书生
一介之才
一介之善
耿介之士
毫不介怀
纤介之祸
狷介之士
一介不苟
一介儒生
纤介不遗
褒采一介
像煞有介事
隐介藏形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士” 的基本字义:
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:~族。~大夫。 旧时指读书人:~子。~民。学~。 未婚的男子,泛指男子:~女。 对人的美称:志~。烈~。女~。 军衔的一级,在尉以下;亦泛指军人;上~。~兵。~卒。~气
含有
“士” 的成语:
礼士亲贤
名士夙儒
求贤用士
忠臣义士
忠臣烈士
招贤下士
招贤礼士
轻贤慢士
钦贤好士
息军养士
高人胜士
推贤下士
谦逊下士
法家拂士
敬贤礼士
折节下士
众人国士
材士练兵
达士通人
求贤下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