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采旒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采旒:

拼音:cǎi liú
注音:ㄘㄞˇ ㄌㄧㄨˊ

词语解释:

指古代帝王冠冕上的玉饰。语本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天子玉藻,十有二旒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藻谓杂采之丝绳,以贯於玉,以玉饰藻,故名玉藻。”后以“采旒”指帝王。 宋 苏舜钦 《闻京尹范希文等谪官因成此诗以寄》:“大议摇巖石,危言犯采旒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采” 的基本字义:

摘取:~撷。~花。~摘。~制。 选取,搜集,开发,利用:~访(搜集寻访)。~纳(接受意见)。~集。~伐。~购。~掘。~写。 神色,精神:神~。精~。 同彩。 〔~~〕盛多的样子。 古代指官。

含有“采” 的词语:

晖采
浮采
宾采
笔采
豹采
渔采
综采
掷采
章采
逸采
野采
淹采
旋采
探采
深采
铨采
清采
颇采
烹采
鸾采

“旒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:“旌旗垂~”。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:“冕而前~”。

含有“旒” 的词语:

十二旒
九旒冕
九旒
丹旒
玉旒
龙旒
辰旒
画旒
垂旒
采旒
前旒
珠旒
扆旒
宸旒
旄旒
缀旒
冕旒
旌旒
彩旒
旒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