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无名之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无名之朴:

拼音:wú míng zhī pǔ
成语简拼:wmzp
注音:ㄨˊ ㄇㄧㄥˊ ㄓㄧ ㄆㄧㄠ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6400213987");
成语繁体:無名之朴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无名之璞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亦作“无名之璞”。①道家谓质朴自然、玄默无为之“道”为“无名之朴”。②未出名的璞玉。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。

成语出处:

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化而欲作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无” 的基本字义:

没有,与有相对;不:~辜。~偿。~从(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)。~度。~端(无缘无故)。~方(不得法,与“有方”相对)。~非(只,不过)。~动于衷。~所适从。
含有

“无” 的成语:

攻无不克
无以复加
无事生非
无丝有线
无与伦比
无足轻重
蛇无头不行
格杀无论
无所措手
刑期无刑
人生自古谁无死
无所错手足
行所无事
死无所名
肆言无惮
遗患无穷
通行无阻
恣行无忌
变化无方
变化无常

“名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或事物的称谓:~字。~氏。~姓。~义。~分(fèn )。~堂。~落孙山。~存实亡。 起名字:“秦氏有好女,自~为罗敷”。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:这些人以“办学”为~,行骗钱之实。 叫出,说出:不可~状
含有

“名” 的成语:

闻名不如见面
名垂竹帛
功名蹭蹬
名书锦轴
声名烜赫
声名藉甚
声名赫奕
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
人怕出名猪怕壮
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
行不更名,坐不改姓
争名于朝,争利于市
功不成,名不就
过江名士多如鲗
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
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
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
一文不名
身死名辱
望子成名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朴” 的基本字义:

没有细加工的木料,喻不加修饰:~素。~实。~厚。~质。
含有

“朴” 的成语:

质朴无华
反朴归真
朴素无华
朴实无华
艰苦朴素
还淳返朴
返朴还淳
抱朴含真
反朴还淳
返朴还真
归真反朴
还淳反朴
还朴反古
浇淳散朴
朴讷诚笃
直朴无华
还醇返朴
见素抱朴
浇醇散朴
抱素怀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