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坐糜廪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坐糜廪粟:

拼音:zuò mí lǐn sù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坐靡廪饩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讽刺

成语解释:

糜:浪费;廪:米仓;粟:谷子,泛指粮食。坐着消耗国家的粮食,不干实事

成语出处:

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坐糜廪粟而不知耻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坐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人双膝跪地,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,这是其本义,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:席地而~。~待。~垫。~骨。~化(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)。~禅。~功。~骑。 乘,搭:~车。~船。 坚守,引申为常驻,不动:“楚人
含有

“坐” 的成语:

坐薪悬胆
摇席破坐
枕戈坐甲
行思坐忆
正襟安坐
衣狐坐熊
行吟坐咏
行监坐守
坐镇雅俗
坐贾行商
坐愁行叹
走杀金刚坐杀佛
整衣危坐
坐卧不宁
坐立不安
坐卧不安
灌夫骂坐
一坐皆惊
一坐尽惊
坐山观虎斗

“糜” 的基本字义:

粥:肉~。~沸(形容混乱纷扰)。 烂,碎:~烂。~躯(牺牲生命)。~灭。 浪费:~费。 姓。
含有

“糜” 的成语:

破肝糜胃
碎首糜躯
粉骨糜身
积谗糜骨
披肝糜胃
糜躯碎首
灰躯糜骨
劳师糜饷
碎身糜躯
陨身糜骨
粉骨糜躯
坐糜廪粟
炊沙作糜

“廪” 的基本字义:

米仓,亦指储藏的米:仓~。~生(即“廪膳生员”,中国明、清两代称由府、州、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)。~饩(旧指由官府供给的粮食)。 积聚,郁结:“~于肠胃”。
含有

“廪” 的成语:

倒廪倾囷
坐靡廪饩
坐糜廪粟

“粟” 的基本字义:

一年生草本植物,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。北方通称“谷子”,去皮后称“小米”:~子。沧海一~。 古代泛称谷类:重(zhòng )农贵~。 姓。
含有

“粟” 的成语:

杯水粒粟
布帛菽粟
尺布斗粟
一丝半粟
斗粟尺布
贯朽粟红
鬼哭粟飞
天粟马角
义浆仁粟
飞刍挽粟
贯朽粟腐
贯朽粟陈
毛发丝粟
粟红贯朽
太仓一粟
敝绨恶粟
寸丝半粟
肤粟股栗
毫发丝粟
厉兵粟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