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无所可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无所可否:

拼音:wú suǒ kě fǒu
成语简拼:wskf
注音:ㄨˊ ㄙㄨㄛˇ ㄎㄜˇ ㄈㄡˇ
发音:("xxzl.com.40805195410394");
成语繁体:無所可否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不置可否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成语解释:

不赞同也不反对。

成语出处:

金·王若虚《君事实辨下》:“李绛、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,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,上鄙之。”

成语例子:

洪深《电影戏剧表演术》第一章:“本来是无所可否的,现在有了确定的态度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无” 的基本字义:

没有,与有相对;不:~辜。~偿。~从(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)。~度。~端(无缘无故)。~方(不得法,与“有方”相对)。~非(只,不过)。~动于衷。~所适从。
含有

“无” 的成语:

攻无不克
无以复加
无事生非
无丝有线
无与伦比
无足轻重
蛇无头不行
格杀无论
无所措手
刑期无刑
人生自古谁无死
无所错手足
行所无事
死无所名
肆言无惮
遗患无穷
通行无阻
恣行无忌
变化无方
变化无常

“所” 的基本字义:

处,地方:住~。哨~。场~。处~。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:研究~。派出~。 量词,指房屋:一~四合院。 用在动词前,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:~部(所率领的部队)。~谓(a.所说的;b.某些人所说的,含不承
含有

“所” 的成语:

进退失所
进退无所
所当无敌
所向克捷
唯所欲为
惟所欲为
无所可否
无所容心
无所施其伎
无所施其技
心所谓危
在所自处
毫无所得
症结所在
恣心所欲
前所未知
所到之处
无所忌讳
无所不知
所向无前

“可” 的基本字义:

允许:许~。认~。宁~。 能够:~见。~能。~以。不~思议。 值得,认为:~怜。~悲。~亲。~观。~贵。~歌~泣。 适合:~身。~口。~体。 尽,满:~劲儿干。 大约:年~二十。“潭中鱼~百许头”。 表示转
含有

“可” 的成语:

无可置疑
唾手可得
俗不可耐
适可而止
蔼然可亲
不可动摇
岌岌不可终日
强而后可
无肠可断
有例可援
不可胜记
不可胜算
楚楚可爱
高不可登
历历可辨
了不可见
迫不可待
企踵可待
无计可奈
无迹可求

“否” 的基本字义:

表示不同意,不认可:~定。 不,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:可~?。 不如此,不是这样,不然:~则。学则正,~则邪。
含有

“否” 的成语:

唯唯绸否
进退可否
否终则泰
唯唯否否
献可替否
进可替否
人涉卬否
赏善罚否
陟罚臧否
无所可否
无可否认
矢口否认
否极而泰
泰极而否
臧否人物
献替可否
否极泰来
否极阳回
否极泰回
否去泰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