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恐遭物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5热度
- 0评论


恐遭物议:
拼音:kǒng zāo wù yì
成语简拼:kzwy
发音:("xxzl.com.40807175515346");
成语繁体:恐遭物議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谓语;害怕受到非议
成语解释:
物:这里指人;议:议论。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。
成语出处:
《梁书·谢几卿传》:“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,二人意志相得,并肆诞纵,或乘露车历游郊野,既醉则执铎挽歌,不屑物议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恐” 的基本字义:
害怕,畏惧:~惧。~怖。~慌。惊~。有恃无~。 恫吓(hè):~吓(hè)。 疑虑:~怕。~不能成功。===汉英互译===
含有
“恐” 的成语:
争先恐后
诚惶诚恐
担惊受恐
争前恐后
诚恐诚惶
唯恐天下不乱
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
临死不恐
临难不恐
有恃毋恐
有所恃而不恐
致远恐泥
恐后无凭
恐遭物议
有恃无恐
惊恐失措
惶恐不安
“遭” 的基本字义:
遇见,碰到(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)。~遇。~难(nàn)。~受。~殃。~灾。~扰(婉辞,指受招待)。 周,圈:周~。转了一~。 次:一~生,两~熟。
含有
“遭” 的成语:
遭劫在数
遭倾遇祸
池鱼遭殃
遭家不造
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
破屋更遭连夜雨,漏船又遭打头风
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
破题儿头一遭
乱七八遭
遭时制宜
遭事制宜
萍水相遭
遭时定制
惨遭不幸
险遭不测
遭逢不偶
遭遇不偶
遭遇际会
恐遭物议
遭逢会遇
“物” 的基本字义:
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:事~。生~。~体。货~。礼~。文~。~价。~质。地大~博。~极必反。 内容,实质:言之有~。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~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~。~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
含有
“物” 的成语:
物力维艰
物以类聚
物以群分
一物克一物
物归旧主
物伤其类
尤物移人
至人遗物
物论沸腾
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
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
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
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
见物不取,失之千里
物极必反
暗室求物
推己及物
物极必返
物极将返
物极则反
“议” 的基本字义:
意见,言论:~论。提~。建~。 讨论,商量:商~。会~。协~。~案。~决。~价。 评论是非,多指责备:非~。恐招物~。 旧时文体的一种,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:奏~。驳~。
含有
“议” 的成语:
峭论鲠议
街谈巷议
闳言崇议
集思广议
虚论高议
巷议街谈
时谈物议
抗颜高议
崇论闳议
街谭巷议
里谈巷议
直言谠议
深虑远议
瞽言刍议
议论纷纷
物议沸腾
议论纷纭
处士横议
异议蜂起
清议不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