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改辕易辙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改辕易辙:

拼音:gǎi yuán yì zhé
成语简拼:gyyz
发音:("xxzl.com.4071922282998");
成语繁体:改轅易轍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改弦更张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;指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

成语解释:

辕:车辕;辙:车走过的痕迹,借指道路。改变车辕的方向,走新的路。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。

成语出处:

宋·魏庆之《诗人玉屑·张秦》:“其初改辕易辙,如枯弦敝轸,虽成声而跌宕不满人耳;少焉遂使师旷忘味,钟期改容也。”

成语例子:

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38回:“一遇变故,便改辕易辙,颂德称功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改” 的基本字义:

变更,更换:~变。更(gēng )~。~革。~造。~善。~弦更张。朝令夕~。~编。~写。纂~。 姓。
含有

“改” 的成语:

更姓改名
风移俗改
朝闻夕改
迁善改过
更名改姓
变风改俗
改头换面
改天换地
改弦更张
改名换姓
改朝换代
改辕易辙
改弦易辙
朝令夕改
朝过夕改
幡然改途
改操易节
改是成非
朝更暮改
改朝换姓

“辕” 的基本字义:

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:~马。车~。驾~。南~北辙。 旧时指军营、官署的外门,借指衙署:~门。行(xíng )~。
含有

“辕” 的成语:

南辕北辙
改辕易辙
攀辕扣马
攀辕卧辙
北辙南辕
截辕杜辔
扳辕卧辙
驽骥同辕
螳臂当辕
北辕适楚
北辕适粤
击辕之歌

“易” 的基本字义:

不费力,与难相对:容~。~与(容易对付)。~于。 和悦:平~(a.态度谦逊和蔼;b.指语言文字浅显)。 改变:~手。~地。变~。 交换:交~。贸~。 轻慢:贵货~土。 芟治草木:~墓(除治墓地的草木)。~
含有

“易” 的成语:

改柯易节
改名易姓
改途易辙
改辙易途
时易世变
移易迁变
风移俗易
变古易常
改容易貌
革图易虑
名贸实易
深耕易耨
通功易事
至当不易
变故易常
变心易虑
改柯易叶
改弦易张
改姓易代
平心易气

“辙” 的基本字义:

车轮压的痕迹:覆~。车~。南辕北~。 车行的一定路线:上下~。 诗词、歌曲、杂曲所押的韵:~口。合~押韵。 办法,主意:没~了。 途径,门路。
含有

“辙” 的成语:

南辕北辙
改辕易辙
改弦易辙
辙乱旗靡
车辙马迹
更弦改辙
更弦易辙
攀车卧辙
改途易辙
改辙易途
凭轼结辙
攀辕卧辙
北辙南辕
闭门合辙
旗靡辙乱
熟路轻辙
循涂守辙
循途守辙
易辙改弦
扳辕卧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