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来踪去迹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来踪去迹:

拼音:lái zōng qù jī
成语简拼:lzqj
注音:ㄌㄞˊ ㄗㄨㄙ ㄑㄩˋ ㄐㄧˋ
发音:("xxzl.com.4071912242563");
成语繁体:來蹤去跡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来龙去脉、来踪去路

成语用法:

联合式;作宾语;

成语解释:

踪、迹:脚印。来去的踪迹;指人、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

成语出处:
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,今番杀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问他,却也怀着鬼胎。”
成语正音:迹,不能读作“jì”。
成语辨形:迹,不能写作“绩”。

成语例子:

一定要马上查清这伙盗窃犯的来踪去迹。
英语翻译:traces of coming and going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来” 的基本字义:

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,与“往”、“去”相对:~回。~往。过~。归~。~鸿去燕(喻来回迁徙,不能在一地常住;亦喻书信来往)。 从过去到现在:从~。向~。 现在以后,未到的时间:~年。将~。~日方长。 用在
含有

“来” 的成语:

冠盖往来
祸从天上来
福不徒来
臭肉来蝇
凤凰来仪
来者可追
有凤来仪
凤皇来仪
紫气东来
青蚨飞来
僧来看佛面
真金不怕火来烧
眉头一纵,计上心来
两国相战,不斩来使
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
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
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
远来和尚好看经
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
人生七十古来稀

“踪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:~影。~迹。追~。失~。跟~。无影无~。
含有

“踪” 的成语:

萍踪梗迹
雨迹云踪
寻踪觅迹
无踪无影
无影无踪
萍踪浪迹
来踪去迹
浮踪浪迹
藏踪蹑迹
浪迹萍踪
浮迹浪踪
梗迹萍踪
来踪去路
浪迹浮踪
蹑影潜踪
潜踪匿影
潜踪蹑迹
潜踪隐迹
鼠迹狐踪
雨踪云迹

“去” 的基本字义:

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;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,与来相对:~处。~路。~国。 距离,差别:相~不远。 已过的,特指刚过去的一年:~年。~冬今春。 除掉,减掉:~掉。~皮。~势(a.阉割;b.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
含有

“去” 的成语:

过去未来
你来我去
明来明去
说来道去
省欲去奢
南来北去
眉来语去
除邪去害
高举远去
朝来暮去
暮来朝去
拔葵去织
除残去秽
去末归本
去泰去甚
返来复去
番来覆去
浮来暂去
覆去翻来
捐残去杀

“迹” 的基本字义:

脚印:踪~。足~。血~。笔~。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:印~。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:古~。实~。 追寻踪迹:“汉求将军急,~且至臣家”。 据实迹考知:“~汉功臣,亦皆割符世爵”。
含有

“迹” 的成语:

遁迹潜形
名胜古迹
马迹蛛丝
藏踪蹑迹
铲迹销声
杜门晦迹
杜门绝迹
遁名匿迹
浪迹萍踪
比肩迭迹
车辙马迹
车尘马迹
遁迹藏名
遁迹匿影
遁迹销声
浮迹浪踪
梗迹蓬飘
梗迹萍踪
浪迹浮踪
韬光敛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