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辱国殄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辱国殄民:

拼音:rǔ guó tiǎn mín
成语简拼:rgtm
注音:ㄖㄨˇ ㄍㄨㄛˊ ㄊㄧㄢˇ ㄇㄧㄣ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304244772");
成语繁体:辱國殄民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辱国殃民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见“辱国殃民”。

成语出处:

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》:“他日西鄙之伐,辱国殄民,果谁之所致乎!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辱” 的基本字义:

羞耻:羞~。耻~。 使受到羞耻:~骂。侮~。折~。 谦辞,表示承蒙:~承。~赐。 玷污,辜负:~没(mò)。~命。玷~。
含有

“辱” 的成语:

荣辱得失
包羞忍辱
生死荣辱
升迁荣辱
辱身败名
辱门败户
盛衰荣辱
丧权辱国
忍辱含羞
忍辱负重
忍辱含垢
奇耻大辱
君辱臣死
败德辱行
含垢忍辱
进荣退辱
辱国丧师
辱国殃民
丧师辱国
死生荣辱

“国” 的基本字义:

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~家。~土。~体(a.国家的性质;b.国家的体面)。~号。~度(指国家)。~策。~情。~法。~力。~防。~威。~宝(a.国家的宝物;b.喻对国家有特
含有

“国” 的成语:

国贼禄鬼
国安民泰
悮国欺君
误国殄民
捐生殉国
裕国足民
摅忠报国
大盗窃国
万国来朝
举国一致
国难当头
国无二君
上医医国
富堪敌国
杞国忧天
国无宁岁
国事蜩螗
国事多艰
国家多难
国家多故

“殄” 的基本字义:

尽,绝:~灭。~歼。暴~天物(任意糟蹋东西)。
含有

“殄” 的成语:

辱国殄民
诛凶殄逆
误国殄民
邦国殄瘁

“民” 的基本字义:

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~。~主。~国。~法。公~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~(具有国籍的人)。 指人或人群:居~。~族。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~间。
含有

“民” 的成语:

物阜民熙
国脉民命
政荒民弊
误国害民
福国利民
病民害国
保境息民
吊民伐罪
辅世长民
节用裕民
民胞物与
裕民足国
急吏缓民
节用爱民
救世济民
民生国计
辱国殄民
束杖理民
殷民阜财
尊主泽民